走进竹林:缅甸竹产业初步调研
0 Comment
2017年5月8日至15日,GEI“竹子小分队”在雨季到来前赶往了缅甸,进行了为期9天的竹业考察。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一直在推动缅甸竹业的发展。竹子是一种多用途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GEI”竹子小分队”在缅甸当地的考察 – GEI 2017 2016年10月,我们组织了由缅甸竹藤商会、NGO和中小企业组成的六人代表团与中国顶尖竹子加工制造商会面,学习先进技术。(点击这里查看具体内容) 在这次的旅行中,我们考察了缅甸竹业的情况,并与当地知名企业家交谈。 让我们跟随Daw Yi Mon Thant女士,了解缅甸竹业的全貌吧! 缅甸竹业的发展新机遇 在缅甸的露天街市,你一定会看到出售各类编织竹篮、竹垫和竹帽等等竹制品的摊位。 虽然这些精巧的小产品占据了缅甸竹业发展的很大部分,然而它们却不是缅甸竹业的未来。 那么,竹业的未来究竟是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一位爱笑的缅甸女士。她叫Daw Yee Mont Thant,是一位在缅甸不断寻求竹业发展新方向的竹地板加工厂老板。 Daw Yee Mont Thant女士... Read More
雾霾天的“真爱”聚会:信息披露推动可持续金融与投资
10月15日,北京市空气指数AQI高达240,为重度污染。传说在这一天相见的人们都是真爱。这天下午,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的呼唤下,来自公益、研究和咨询领域的伙伴相聚一堂,围绕如何通过环境信息披露和增加企业/金融机构透明度,推动可持续金融和投资的话题开展了讨论。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的王茗萱分享了IPE自2006年以来建立企业环境信息数据库,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工作。 经过十年的建设,IPE的环境数据库中已经收纳了超过28万条企业环境监管记录,超过50个大型国际国内品牌持续使用IPE数据库对其在华供应商进行环境管理。以苹果公司为例,公司定期参考数据库信息,推动上游电子厂、螺丝厂等供应商整改废水排放超标的行为,在IPE绿色选择IT行业中排名第1。 IPE还在2013年启动绿色证券项目工作,聚焦重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及其背后投资者,将上市公司与下属企业环境监管信息相关联,形成绿色证券数据库,并通过披露上市公司关联方的在线排放违规问题,推动近30家上市企业做出公开说明和完成整改。 茗萱指出,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了“绿色金融体系要‘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系统公开的环境信息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药,可以广泛应用于绿色金融的以下领域: 为进一步发挥环境信息公开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作用,IPE蔚蓝地图App数据库即将上线面向金融机构用户的界面,期待新模块的广泛应用! 《奥尔胡斯公约》,环境信息公开的国际法基石 《奥尔胡斯公约》全称为《在环境问题上获得信息、公众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的公约》,由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UNECE)设立。GEI的朱蓉刚刚赴日内瓦参加了《奥尔胡斯公约》的工作组会议,也给我们带来了关于公约的一手信息分享。 《奥尔胡斯公约》于2001年10月30日生效,目前有47个缔约方。缔约方均为UNECE成员,包括46个国家以及欧盟。公约有三大支柱,分别确保了公众在环境问题上的三大权利: 《公约》就这三个方面规定了缔约方需履行的责任,并提供了相应的执行指南。缔约方需要: 采取必要的立法规章和其他措施,建立和保持一个落实公约各项规定的明确透明并连贯一致的框架; 确保各级官员和部门在环境问题上协助和指导公众获取信息,促进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并在公众中促进环境教育; 促进在国际环境决策进程中和在涉及环境的国际组织框架内应用公约中的原则,确保按照公约规定行使权利的人不致因此而遭受任何形式的处罚迫害或骚扰; 对倡导环境保护的协会组织或团体给予适当的承认和支持,并确保国家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与这项义务相一致; 在公约有关规定范围内公众应能在环境问题上获取信息、参与决策和诉诸法律,不因公民身份、国籍或居所而受任何歧视、法人不因注册地或有效活动中心所在地而受到任何歧视。 《奥尔胡斯公约》为可持续金融和投资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包括世界银行、欧洲投资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等在内的多边金融机构都会参考《公约》内容制定其环境政策。《公约》也为包括NGO在内的多利益相关方提供了环境监督的原则和工具。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金融机构和NGO将前往中亚与欧洲的公约缔约国家开展工作,《奥尔胡斯公约》及缔约方的相关国内框架,将为以上各方的环境工作提供参考。 GEI小编语:推动可持续金融与投资离不开环境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提高。目前我国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主要采取志愿性披露,重要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相较于国际良好实践还有一定的差距。希望未来中国在政策、工具等方面可以参考国际良好实践,加强中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国内外开展投融资的环境信息披露与透明度,使金融与投资活动更加绿色、更加可持续。 环境信息数据库小贴士 扫描以下二维码,可以了解苹果等173家知名企业的环境表现排名,以及查询全球的淡水、森林、碳排放、保护区等环境信息。UNEP环境信息数据库的信息还可以以地图、图表、数据表单等形式下载哟。 关于“可持续金融与投资畅谈会” 今年初,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IISD)等十一家非政府机构起成立“可持续金融与投资工作组”。工作组致力于凝聚各机构的关切和智识,推动二十国集团会议(G20)、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对话机制的可持续金融与投资议程。... Read More
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培训
为提升中国企业对外活动的可持续性,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一直致力于投资风险研究,对中国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进行培训。今年10月和11月,GEI海外投资贸易和环境项目与GEI重要合作机构共同举办了两场培训,帮助企业更好地处理海外面临和环境和社会风险。 能力建设培训是GEI投资、贸易和环境项目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在于提高中国企业海外活动的可持续性。此外它还致力于提升企业在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和机构规定下进行投资活动的能力。 我们总结了两次培训的讨论和反馈情况,以便为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环境保护方面提供参考。其中对企业海外投资的关注和应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方法让中国企业获益良多。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环境能力建设——2015年10月25日,北京 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以及GEI四家机构联合举办了“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环境能力建设培训班”(第一期)。 此次北京的培训,有来自共50家公司和研究机构的近80名高管参加,期间学习如何在对内和对外投资中管理企业社会责任。本培训利用GEI具体的“走出去指南”,指导企业如何在海外实施投资以降低投资、贸易和环境风险以及社会风险。 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致开幕词: 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在过去的十几年飞速增长,直接投资额在2003年到2013年的10年间从2亿美元上升到了57.4亿美元,增长了28.7倍。这种增长的趋势还将持续下去。”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会长、原环保部总工程师杨朝飞在开幕词中介绍说,“然而,由中国企业经营开发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环境社会影响,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东道国政府和民众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由此引发的诸如缅甸密松水电站被搁置、莱比塘铜矿遭到停产调查等事件,不但令相关中方企业损失惨重,也严重影响了中国在当地国的形象。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致辞: 现在中央又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其中涉及的56个国家都是次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希望)现在中国不但要把自己的技术和投资带出去,更重要的是要把企业社会责任和对当地的环境影响做得更好……希望通过这次培训,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NGO)在一个平台上合作,帮助把未来’一带一路’、以及企业’走出去’,做得更漂亮。 亚洲基金会项目经理黄真发言 四家第一次有这样的机会来组织这样的培训,希望在此次基础上能进一步完善内容,以便将来在国内继续开展类似培训,推动企业在这个领域做得更好。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能力建设——2015年11月21日,昆明 “新形势下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论坛暨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环境能力建设培训班由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和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共同举办。共有来自相关企业及研究机构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以提高相关环保管理部门和机构的环境保护能力建设,做好“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为目标,通过引导和规范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提高相关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应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论坛在亚洲基金会项目经理黄真女士的致辞下拉开帷幕,黄女士代表资助方对大家前来参会表示感谢,同时她也表示希望能继续开展相关培训,推动企业在此领域内进一步发展。 会上,几位重量级嘉宾就海外贸易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和实现途径发表了讲话: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企业公民委员会副会长刘卫华先生介绍了企业责任;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崔书红主任发表了题为“环境影响评估”的演讲; 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经理任鹏先生进行了“海外投资环境影响案例分析”; 原环保部应急中心张志敏主任解释了环境政策工具 演讲者分别就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环评制度简明讲义、对外投资企业环境影响案例分析和综合环境政策工具等方面与会者进行了热烈讨论,同时也解答了与会者提出的问题。... Read More
各方齐聚,共谋生态保护
2014年7月8日至9日,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协会(WCS)合作,共同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天半的“生态安全保障体制研讨会”。 7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就有关现行生态保护体制的现状和挑战、生态安全立法、社区参与生态保护、生态服务型经济、生态红线等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与会者包括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和四川省宝兴县等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四川、青海、西藏地方保护区代表,国内外NGO代表以及GEI指导委员会委员张冀强博士,GEI执行主任金嘉满等。 GEI金嘉满女士会议致辞 – GEI 2014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9日上午“生态安全保障体制研讨会”的闭幕式致辞中对此次会议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 “我觉得这个会真的达到了一个目的,就是从上一直到我们的社区、居民,都在讨论生态、环境还有保护,包括顶层的设计从体制到低下居民的利益问题,资产权益问题,实际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大家在各个层面,提出了自己对生态安全保障体制的思考。” “系统思考生态安全保障” 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前所未有地飞速发展,成果有目共睹。然而,如此经济增长却承担了高昂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代价,如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 GEI张冀强博士介绍中国生态危机背景 – GEI 2014 张博士在发言中提到,生态危机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势之严峻不容忽视。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做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发展的突出地位。但是,现行的生态保护体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出多门、监管不分、保护区分散、生态红线缺失、保护资金使用效率欠佳、市场经济手段运用不足、缺乏社会参与等。 这使得难以从整体解决中国生态安全的根本问题。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用制度化的手段来保护生态的路线方针,并将生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度,这意味着解决中国生态危机的时机已经成熟,国家将从战略和制度层面思考、改进和创新现行生态保护体制。 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正是抓住了该契机,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准备,力图为生态体制的决策者、执行者、参与者和社会力量搭建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群策群力,为国家生态保护出谋划策。 研讨会共分五个环节,与会人员就以下方面进行了深度讨论:... Read More
GEI推动《中国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编写及发布
北京,2013年2月28日 近日,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的建议基础上,中国商务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了《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的正式印发对指导对外投资合作企业进一步规范环境保护行为,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推动对外投资合作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GEI综合政策包项目的核心建议都反映在该《指南》中。 GEI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在企业和东道国推动指南的推广和使用。 更多信息: 商务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通知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302/20130200039683.shtml 商务部相关新闻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ae/ai/201302/20130200039683.shtml 中国环境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英文)http://www.cciced.net/encciced/newscenter/latestnews/201303/t20130306_248878.html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文本 http://www.geichina.org/_upload/file/201303_MOPMOCguideline/Translation_of_the_Guideline.pdf
GEI组织缅甸访华团参观中国经济开发区
深圳,2012年12月14日–12月9日-14日,GEI接待了由缅甸官方和民间人士共同组成的访华团,期间与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CIIS)共同举办了中缅合作交流会,并协调访华人员参观了大连、天津和深圳的经济开发区。 缅甸访华团此行正符合缅甸政府的发展目标。自2011年3月民选政府上台以来,缅甸积极推动经济改革,制定了外资法,并计划建设皎漂、迪洛瓦港和土瓦三个经济特区。缅方在会上介绍了三个开发区的规划与建设。 访华团十余名成员包括缅甸总统首席经济顾问、总统办公室国家经济社会顾问委员会成员、工商联合会秘书长等影响缅甸经济政策的人物,还有缅甸国家规划和经济发展部、食品安全事务委员会和劳动部的官员,以及缅甸发展和资源研究所(MDRI)等社会团体人士。美国前驻缅代办Priscilla也全程参与。 此次交流是中国对外投资的环境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合政策包项目”的一部分。GEI这一项目始于2007年,旨在推动中国政府规范中国海外企业的环境行为,使企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东道国加速环境法规建设。 各方专家分享经验,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 GEI 2012 经济开发区 在“当前中缅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交流会上,中缅双方近50人讨论了缅甸政治经济改革及其对中缅和缅美关系的影响、缅甸投资环境和风险、经济开发区规划与建设经验等。缅方多次提出希望了解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尤其是规划和发展经济开发区的经验和教训。 实地考察 在随后的几天里,GEI组织访华团参访了亚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农产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以及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GEI曾与易世达合作成立了一家能源服务公司——大连易世达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依托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及CDM机制,已成功投建了3个水泥余热发电项目,目前仍在独立商业运作。易世达与缅甸代表团交流了未来合作的可能性,并拟赴缅考察。 访华团考察了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新生态城。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希望建成倡导环保的宜居示范新城。在深圳,一位了解深圳经济特区历史的前官员给访华团讲解了特区的改革发展历程。 此行使缅甸团员感受到许多先进理念,并对经济开发区有了整体的初步认识,了解到其规划建设不仅是拿出一块土地,而且需要水、电、道路等配套设施,税收、金融、环境等一系列政策,以及人才等各方面复杂条件。缅方非常关注开发地农民的权益问题,问及农民工住宿、最低工资、劳动仲裁制度等细节。 中国在缅投资风险 2012年11月26日,GEI和外交学院共同主办了“当前中缅关系及中国投资潜在风险”研讨会。三十多位中缅问题、东南亚及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人士讨论了缅甸政治局势、中国在缅投资风险和应对思路等。去年被缅甸政府叫停的密松水电站项目投资方——中电投的代表和现场多数专家首次正面交流。与会者争相发言,会议延长一个多小时。 来自云南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和云南大学的专家对缅甸问题有长期深入的研究,他们从宏观战略层面分析了缅甸的政治走向、投资环境、跨境民族问题。其他与会者也各抒己见,讨论了中国在缅投资项目的环保、社区参与等,建议相关方更新观念,改进沟通和宣传方式,以更好地规避环境与社会风险。中电投代表和民营企业人士坦陈了企业的努力和难处,总结了经验和不足。 参会者表示,国内对缅甸的了解还很有限,不同角度的经验和观点交互有助于认识理解缅甸,提高各领域合作质量。GEI的项目协调人任鹏介绍了GEI在缅甸开展的环境治理项目和发现的一些问题,强调了NGO在企业、政府与社区沟通中增进交流的作用。
GEI环境创业培训项目二期结业
2010年7月17日,全球环境研究所环境创业培训项目二期培训课程正式结束。主办方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项目资助方亚洲基金会(TAF)举办了简短的结业典礼。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和TAF项目官员黄真向学员致词,祝贺大家经过近四个月的学习顺利完成培训课程结业,并表示希望各位学员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学有所成,在环境领域成就一番事业。随后,两位嘉宾向参加结业典礼的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环境创业培训”二期项目为期四个月。2010年4月至7月间,来自北京和南京的40多位学员,先后参加了四个模块的培训,包括能源和气候变化领域、水资源利用和节水领域、资源再生利用领域的创业商机,以及环境领域的投资与融资等。 结业典礼上参与者合照 – GEI 2010 作为培训的主会场,北京的学员还对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福园有机农庄种植中心进行了实地参观,了解了企业绿色运营等方面的内容。 Background 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和亚洲基金会共同发起了 “环境创业培训”项目。双方希望通过对环境领域中存在的商业机会以及商业案例的介绍,培育新型企业家,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2009年4月,GEI启动了该项目的一期培训。 25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结束后创业率达到20%,超过了中国2007年16.4%的全员创业指数。除北京参加者外,南京还有15名学生可以现场网播参加培训。 “环境创业培训”二期项目为期四个月,从“为什么选择环境创业”、“环境创业已经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及可借鉴的经验”、“如何获得创业资金”等几个关键问题入手,围绕当前环境领域的几个重大议题如“水资源利用”、“节能和新能源”、“资源再生利用”、“环境领域中的融资和投资”设计课程。培训将包括以上四个议题的介绍、创业相关问题、学员活动、企业考察及学员商业计划书综合展示等内容。 培训邀请各领域专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系统分析中国在以上几个方面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在这些行业内现存或潜在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商业机会与案例。项目期望通过学员与专家、学员与学员之间的讨论,深化学员对中国环保、能源产业的理解,深入挖掘潜在的创业机会,从而提出、完善自己的创业想法。 金嘉满主任祝贺参与者完成培训 – GEI 2010 金主任对有大批的年轻人关心环境问题并希望在环境领域创办社会责任型企业表示极为高兴与兴奋,她在发言中强调: “近几年来,大家对绿色产业、低碳经济的认知度越来越高,社会的需求度也越来越高。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企业、绿色工作正在成为一个时尚。” 亚洲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环境项目官员黄真女士也表示很高兴能参与到环境创业培训这个领域里来。她在发言时说:... Read More
培育企业家开创环保企业——GEI环境创业第一期培训完美落幕
北京,2009年6月21日–为期四个月,由亚洲基金会赞助,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组织的环境创业第一期培训项目在京落幕。来自项目专家委员会的多位专家、参加培训的20多名学员和相关人员参加了总结大会。 “环境创业培训”自2009年3月开班以来,共举办了五个模块的专题培训,并邀请了大学,企业和政府部门的许多专家嘉宾进行授课。 “环境创业培训”项目由GEI和亚洲基金会共同发起,旨在通过对环境领域中存在的商业机会以及商业案例的介绍,培育新型企业家,开创新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亚洲基金会中国办公室环境项目经理赵立建先生表示: “从长远来看,这样的项目可能也能够对环境政策的改变有一种推动(作用)。” 总结大会 数位与环境创业培训项目一同成长的学员展示了自己的创业计划,如环保服装、环境网络媒体工作室、生态养殖和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学员们精彩的讲述引发了一阵阵热烈的讨论。在充分肯定学员们创业计划之后,专家们又对每个计划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而在谈到参加培训的感受时,一位学员激动地说到:“通过参加培训,让我迷上了环境这个领域。” “为什么选择环境创业”–三位专家的见解 作为环境创业培训项目的收关之笔,在学员们开始投入实战前,项目组专门邀请了项目专家委员会的三位重量级专家以“为什么选择环境创业”为题进行了专题发言。 中国环境保护部宣教司的贾峰副司长,通过讲述自己多年在中国开展贝迩(BELL)项目的经验,阐述了选择环境创业的前瞻性与必然趋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副教授杨东宁从社会、政府和市场等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论证了“现在是进行环境创业的最佳时机”; 北京思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傅宁则从自己的创业实践出发,与学员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验,并鼓励学员们在创业的道路上“一要坚持;二要涉猎面广”。 Training participants with their special certificates of completion –... Read More
老中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中心建设项目鼓翼待翔
万象,2008年8月18日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在老挝首都万象,与老挝国家土地管理部副部长Akhom TOUNALOM签署了“老中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中心”项目谅解备忘录。 金主任(最左)在备忘录签署仪式上 – GEI 2008 双方就老挝中长期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为主题的“老-中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中心”项目,达成了多方面的共识。 “GEI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为政府提供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所做项目在中国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老挝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相似的土地可持续发展等环境问题,GEI将与老挝国土管理部合作,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经验和教训,加强能力建设,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金主任说 位于亚洲东南部的老挝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人口相对较少,但现有的土地资源管理制度严重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跨国公司投资在老挝的增加,国土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项目主要制定了以下目标: 贯彻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精神,建立次区域人力资源开发合作和定期培训机制; 帮助和支持老挝土地管理部制定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的发展规划并进行能力建设; 建立“老-中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中心”,以期帮助老挝政府对国土资源进行有效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对森林与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城市与农村规划、公路与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目标化管理,同时推动社会公平,保护社区与公民社会的发展。 项目下一步的任务是修改和完善“老-中可持续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合作中心”项目建议书,编制出此合作中心的总体发展计划,提交给老挝国家土地管理部,并建议由其提交给国家议会(或总理会议),使其成为老挝政府的优先受援项目,寻求援助资金并付诸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