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向东南亚的伙伴们捐赠32000只医用口罩
0 Comment
近两个月来,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国慢慢平息,而其他国家则逐渐受到这场全球流行病的影响。截止目前,全球新冠病毒确诊的人数已经超过450万人,有近30万人在这场灾难中死亡。 从确诊数量上看,目前排名靠前的国家大多数都是发达国家,但这一排名却传递了一个错误信息。事实上,很多发达国家都拥有相对发达的基础医疗设施,有能力对新冠病毒感染者进行广泛地测试和治疗。此外,目前并没有任何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提供防护设备(如医用口罩和手套)以及采取预防措施(如洗手等)中的差异。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防护设备和防护措施,使得民众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并且无法即使提供检测和相应的治疗。 在新冠病毒的危机中,尽管出行受到限制,但GEI始终和其他国家的伙伴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在我们为他们担忧之际,也了解到缅甸和印尼的NGO和政府部门在当地采购口罩时遇到了困难。中国是最早爆发新冠病毒的国家,而国内生产制造医用口罩的能力也因此在几个月内突飞猛进。当知道伙伴们对医用口罩的需求之后,GEI决定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询问了他们各自的需求,从上海采购了一批符合要求和标准的口罩,联系相关的货运公司将物资运到缅甸和印尼。 GEI向两个国家的政府部门、智库、NGO和原住民社区一共捐赠了32000只口罩,其中20000只口罩定向捐赠给缅甸,包括教育部研究创新司6000只、林业司4000只、畜牧渔业和农村发展部渔业司4000只以及4家缅甸NGO共4000只。 我们同时也分别向缅甸掸邦东部第二特区(佤邦)和第四特区分别捐赠了3000只口罩。GEI目前也在探索与两个特区合作在中缅边境开展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可能性。同时,我们也将和当地的两个社区合作,在推动社区参与保护的同时,引入可持续的替代生计,减少偷猎偷伐的发生。 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组和缅甸创新与研究司(DRI)已经开展了将近一年半的合作,推动可再生能源规划工具包和可再生能源试点项目在缅甸的开展和实施。去年,GEI和DRI在内比都合作举办了相关的技术交流和能力建设研讨会,并且正在共同规划在曼德勒地区开展太阳能光伏试点项目。同时,GEI自2014年以来一直与缅甸林业司合作,致力于社区协议保护、红树林保护、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和非法木材开采和贸易等保护工作。 我们与缅甸渔业部也于2019年11月正式开始合作,主要关注可持续渔业管理政策和海龟养育等相关环境问题。 尽管大家都处在新冠病毒的危机中,GEI仍然与印尼的合作伙伴一起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向他们捐赠了6000只医用口罩(向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捐赠2000只;向矿业和能源部捐赠2000只;向印尼能源委员会捐赠2000只)。自2018年以来,我们通过印尼基础服务改革研究所(IESR)和印尼政府合作,为地方政府提供能源规划的相关能力建设。 面对着这场全球危机,我们很高兴能够与全球的伙伴继续合作,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GEI荣获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年度绿色典范奖”
2019年14日-15日,第八届中国公益节在北京开幕。本届公益节以“公益创造美好”为主题,讨论新时代背景下的公益创新,助力公益事业可持续发展。活动吸引了来自政界、商界、公益界、学界、传媒界、艺术界的嘉宾参加。 本届公益节依据候选者所实施公益的示范性、持续性、创新性、适应度、诚信度五个基本指标,推选出了在扶老、助残、救孤、赈灾、济困、助学、助医以及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公益慈善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集体和项目。GEI凭借在环保领域的突出贡献,荣获“年度绿色典范奖”,这是GEI继第七届公益节荣获“年度公益项目奖”后,再次获奖。
GEI与多家单位合作举办”缅甸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工具技术培训”
10月22-23日,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GIEC)以及缅甸教育部研究创新司(DRI)在缅甸仰光联合举办了“缅甸可再生能源规划实施工具技术培训”主题研讨会。这是继今年6月初GEI和DRI联合举办的关于“推动缅甸可再生能源发展研讨会”后,针对组建的缅甸可再生能源工作组展开的进一步的项目实施技术培训。 由缅甸教育部、 电力与能源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工业部、仰光科技大学等代表组成的工作组,以及美国气候战略中心 (CCS)、缅甸可在再生能源协会、广东太阳能协会、中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深圳英威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海永顺新能源有限公司代表共计4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培训。 DRI的副司长Zaw Min Naing博士、GIEC的廖翠萍教授和GEI的于卿婵经理,在开幕演讲中各自代表了机构领导,对6月份联合举办的研讨会的成果表示认可和祝贺。同时期待通过这一次的培训能够继续加强中缅合作,支持缅甸专家更好的掌握和使用可再生能源实施方法和技术工具,为后续在缅甸开展可再生能源规划项目,实现低碳发展和INDC目标做好准备。 在第一天的培训中,GEI的徐生年博士、CCS的Stephen Roe先生以及GIEC的张岳琦博士研究生,分别就如何应用可再生能源规划工具进行了深入讲解,包括工具应用的具体步骤、所需数据和信息、资源分析以及经济模型等,并列举了正在广州开展的示范项目和在山西开展的前期应用项目。 通过第一天的学习,缅甸工作组的官员和专家们针对户用光伏太阳能项目和社区微电网项目进行了分组讨论,探讨了工具所需数据的获取可能性、所需的相关技术、以及可行的金融模型等。 为了使工具的应用更加全面,在第二天上午的培训中,来自GIEC的廖翠萍教授、CCS的张帆先生以及DRI的Hla Myo Aung博士,分别对中国、美国和缅甸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进行了介绍,并与培训的专家和官员们对政策经验的借鉴进行了交流。 随后,来自深圳英威腾的区域经理潘永强先生、隆基乐叶光伏科技的市场经理周建兵先生、中山小榄低碳发展促进中心的何益清主任、以及GIEC的骆志刚教授和张岳琦博士研究生,就如何选择适合缅甸的太阳能技术和融资机制进行了案例和经验分享。最后,缅甸工作组的专家们基于前一天的户用和微型太阳能发电项目的讨论结果,对两种项目类型进行了金融分析,并展示了不同的结果。 会后,DRI的副司长Zaw Min Naing博士表示,在这次培训里中美专家在可再生能源发展工具、政策、融资和企业参与方面的分享使他们受益匪浅,并承诺一同致力于缅甸太阳能光伏示范项目的开展。此外,缅甸广播电视台(MRTV)也对本次技术培训进行了专门的报道,让广大市民了解中缅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两天的培训结束后,为了进一步了解缅甸已开展的太阳能发电项目,我们实地考察了缅甸当地的Talent and Technology公司位于缅甸勃固省Byet Kalay村的太阳能和柴油混合微网项目点,该项目有60%政府补贴以及20%村集体出资,投资回报期为6到9年,可见太阳能光伏项目的盈利在缅甸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实地考察,中方专家更深入的了解了在缅甸推广可再生能源的挑战和需求,有利于对分析模型和工具进行本地化改造,以更好的支持缅甸专家制定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规划。 接下来,GEI、GIEC与缅甸DRI将共同制定在缅甸开展太阳能资源评估与项目规划的工作方案,并根据缅甸资源与经济情况,选取试点地区,设计和规划太阳能光伏项目。... Read More
GEI与DRI联合举办“推动缅甸可再生能源发展主题研讨会”
GEI讯 6月7日消息,2018年6月6日至7日,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和缅甸教育部研究创新司(DRI)在在缅甸首都内比都,联合举办了为期2天的“推动缅甸可再生能源发展主题研讨会(Workshop on Promoting Renewable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yanmar)”。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毅博士,东盟国家议会(ASEAN Inter-Parliamentary Assembly )秘书处副秘书长Mario Pandu Dewono,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司长U Hla Maung Thein,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金嘉满出席研讨会并讲话。缅甸教育部、电力与能源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农业畜牧和灌溉部、工业部、规划与财务部、仰光科技大学、缅甸可再生能源协会、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美国气候战略中心(Center for Climate Strategies)、国际组织代表共计60余人应邀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王毅博士进行了中国对外援助和气候变化南南合作相关演讲 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司长U... Read More
GEI成功举办“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平台”工作组内部交流会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同时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平台也展开积极讨论,并发布会议公报。由乐施会发起资助的二十多家家非政府机构于2016年初发起成立不同的工作组,致力于在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平台上明确倡导这一议题,推动二十国集团会议(G20)、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对话机制的多个议程。工作组定期就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议题展开交流和分享。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开始在全球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在负责任投资、包容性增长、绿色供应链、碳减排等全球和区域性的环境、公众健康、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上,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来自中国民间组织的参与、观点和声音。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倡导平台的作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及乐施会,于2017年12月19日上午共同组织了“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平台”工作会议,以共同探讨交流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 参加此次会议的民间组织约20家,其中包括国际民间组织和国内民间组织。除以前工作组的伙伴外,新的伙伴也加入了目前的国际倡导工作平台如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亚洲基金会等组织。 此次会议议题涉及可持续金融与投资、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及性别议题。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个组织了解了阿根廷C20的准备现状,以及各工作组成员的未来工作计划。与会者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阿根廷C20的进展,从而尽早开始参与国际倡导工作,不断提升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GEI见解|公民科学进行中,第二届“社会创新论坛”
人类天生就是科学家。即使是婴儿,这些好奇宝宝们也会通过触摸(或者吃),来了解我们周围的一切。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的好奇心仍然存在,它鼓励我们观察周围的世界,向自己所见到的一切提出疑问。然而,当我们成为大人后,这种参与科学的机会,却逐渐减少。 现在,公民科学可以改变这种情况哦!通过公民科学这种强力的参与方式,不论是环境保护,还是科研活动,我们都可以对科学研究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你还记得科学方法的所有步骤吗?(图片来源:www.newmr.org) 什么是公民科学? 公民科学不是科学的某一特定类型,而是一种包括非职业科学家、科学爱好者和志愿者参与研究过程的科学研究方法。 通常来说,非职业科学家在公民科学中负责对某一具体问题或现象进行数据收集工作,然后将数据提交给科学家或该领域的专家。然而,很多项目在设计和目标上,存在有很大的不同。公民科学的支持者相信,公民科学可以令科学更加包罗万象并易于理解。总体而言,他们相信公民科学可以帮助科学更加准确。 虽然公民科学有很多形式,但是它将科学与交流联系在了一起。(图片来源:Elizabeth Tyson, 2017) 公民科学的最大益处是什么? 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周围世界的人越多,这个世界会变得越来越有责任感。 理想的情况下,公民科学可以达到双赢,即科学家可以获得更多的数据,使研究更加精确;同时,公众可以进一步了解周围世界,提升社区参与度。 通过公民科学的方式,远在青藏高原的牧民也可以参与科学研究——公民科学没有地域限制!(图片来源: GEI, 2017) 公民科学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在谈及具体社会中的公民科学贡献时,须精确使用“公民科学”来诠释“公民”在该特定社会中的角色。 社会对“公民”这个词,有着不同的定义。每一个“公民科学”项目,必须保证该项目的公民角色和他们的研究符合社会现状。例如,一些国际组织开展公民科学项目,是为了寻求全球对某一问题的反馈;一些组织开展公民科学项目,是为了核实信息;还有一些项目会召集一个特定团队,以对某一个特殊问题进行深入了解。 有趣的是,在中国一些项目中的“公民科学”被译为了“公众科学”,因为“公众”强调整个社会团体的参与,而不是某一个体发挥的作用——这样其实更符合中国文化。 公民科学的下一阶段是什么?... Read More
《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会
为加强境外投资宏观指导,优化境外投资综合服务,完善境外投资全程监管,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发改委外资司在2014年5月起施行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基础上,顺应境外投资发展需要,总结境外投资管理实践,最终制定了《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11月3日至2017年12月3日。 自2006年起,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政府出台投资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同时提高中资企业的合规能力,帮助其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防控投资风险。借此契机,GEI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对企业海外投资管理办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11月24日下午,讨论会在位于和平西桥的拾一区茶馆举行。参加此次讨论的人员包括学者、律师及国内外关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影响的民间组织。在短暂的三个小时讨论中,来自天津大学法学院的于亮博士和康桥律师事务所的任燕芳律师分别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法律制度对海外投资企业的规制。此外,与会人员还同专家一起,针对目前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逐条学习,并对相关法律条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本次会议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有关部门。
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世界将如何面对?
当地时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尽管特朗普的决定并非出人意料,但是美国众多决策者和舆论领袖仍对此表示十分失望。世界各国也对当前全球缺乏的气候行动团结性,表示了担忧。 如果铺天盖地的新闻令你感觉迷茫和气愤,我们懂你。然而请放心,对抗气候变化的战斗将不会停止。现在比过去的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履行对环境的承诺。 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就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发表评论 我们可以做什么? 国家领导人为应对气候变化许下了承诺,现在他们需要听到的是你的支持。我们希望避免出现其他国家退出《巴黎协定》的情况,并希望各国领导人可以加倍努力。 使用社交媒体来表示对环保的支持吧:通过分享一个帖子,点赞一篇文章,使用一个诸如#美国退出巴黎协定的tag,来加入支持的队伍吧!(海外的小伙伴们可以使用#wewillmoveahead,在Twitter上表达自己对环保的支持。) 来自世界各地的NGO,智库和研究机构需要填补因进行气候活动而产生的资金与研究的空白。支持他们,让环保组织知道他们的工作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可以通过参加活动、分享研究、捐赠和当志愿者,来支持环保组织! 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化和影响政策决定,只是这场人类与气候变化大战中的一部分。现在,你可以通过每天的一点点改变,来实现向绿色生活的转变。小变化也可成为大作为! 从今天开始,减少购买塑料包装矿泉水,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水杯;放下招呼出租车的手,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者使用共享单车;放弃长途运输食物,选择更加新鲜美味的本地食物。 气候关系的下一步是什么? 没有了美国积极的政策来遏制其高碳排放,降低全球气温将变得更加困难——但并非不可能。美国多个州(例如加州)和众多企业(例如谷歌)已经宣布,无论美国政府在《巴黎气候协定》中采取何种立场,他们都将继续支持气候行动。 请不要忘记,全球仍有将近200个国家承认气候变化事实,并仍旧处于《巴黎气候协定》框架内。与此同时,亚洲和欧洲已逐渐开始接过全球气候治理的领导权。197个签署巴黎协定的国家中,147个成员国批准了该协议。 从近期中国与德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合作中可以看出,中国多次声明已做好接管气候领导权的准备。 本周四在德国,李克强总理表示,中国政府积极参与推动并签署《巴黎协定》,中国人信守“言必信、行必果”,将会继续履行《巴黎协定》承诺。 GEI坚定不移地致力于履行我们对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承诺。我们期待与包括您在内的本地和国际伙伴合作。
北京“一带一路”论坛:开创新时代全球化
2017年5月14至15日,中国北京将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题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活动包括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部分。届时,习近平主席将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主持领导人圆桌峰会。 在“一带一路”国际论坛召开之际,GEI发布了一份全新报告。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中国如何投身沿线地区煤炭发电项目! http://www.geichina.org/_upload/file/report/“一带一路”中国参与煤电项目概况研究_中文版.pdf 本次峰会是自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倡议以来,中方就此倡议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会议。届时,包括28位国家元首在内的1200多名中外嘉宾将出席论坛,就基础设施、产业投资、经贸合作、能源资源、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环境和海上合作等8个方面进行交流。 峰会背景 由于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贸易投资的疲软以及增长机制的不稳固,各国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一体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本次峰会旨在帮助各国搭建合作新平台,培养经济增长新动力,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预期成果 1: 凝聚更多共识 圆桌峰会将进一步明确合作目标和原则,落实对接政策。此次论坛期间,中国预计将与近20个国家和超过20多个国际组织达成合作共识。 2: 明确合作方向 各方将就未来五年重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展开协商和讨论,并制定相关合作计划。初步预计,中国将与合作国家共同制定近20项行动计划,涉及基础设施、能源资源、产能合作、贸易投资等多个领域。 3: 构建项目实施框架 在巩固各领域合作的同时,各国还需确定重点领域,统一政治议程,并着力改善相关国家之间的国际发展。 4: 建立支持机制 中国将与其他各国合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其中包括完善金融领域的以及合作机制,建设科技和环保领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加强各领域人才交流和培训。
携手同心,中缅林业合作取得新突破!
习近平会见缅甸总统吴廷觉——CGTN 2017年4月10日,缅甸总统吴廷觉在访华期间与习近平进行会谈,并在会谈后签署了包括经济发展和能源技术在内的9个合作项目。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两国间的林业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木材生产国和贸易国,而缅甸森林资源丰富,拥有世界 60%的柚木储量,以及大量檀木、酸枝木等名贵硬木品种。中缅木材贸易往来密切,中国甚至已成为缅甸最大的木材进口国之一。然而,木材贸易在提高双边经贸合作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非法采伐和木材走私等等,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 中缅边境被缴获的非法木材(图片来源:GEI,2015) 1. 中缅林业合作大事表 中国和缅甸政府在解决非法木材砍伐与木材走私问题上已经开展合作。刚刚签署的备忘录,则为双边林业合作奠定了框架和基础。此前,双方就这一议题已经展开的合作包括: 2006年 2006年中缅两国同意实施“云南省对缅甸木材矿产合作管理暂行办法”,旨在管制非法木材贸易发生率较高的陆路口岸。此后不久,缅甸政府颁布法令: (1)所有木材出口需从仰光港经海路出口,并由缅甸木业公司盖章确认,方为合法出口的木材; (2)缅甸政府视任何其它途径出口的木材为非法贸易。 但是,一个国家并没有义务遵守和执行另一个国家的政策,因此对于中缅贸易而言,除《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有相关规定的限制贸易木材种类以外,其它木材只要顺利从缅甸陆路出关到达中方口岸,且具有完备的入关手续,按照中国的政策,即为合法进口的木材。 缅甸境内堆积的非法原木(图片来源:GEI, 2015) 2014年4月 缅甸政府开始全面禁止原木出口,并寻求中国方面对此项政策的支持与配合。 2015-2016年 在GEI和中国林业科学院的协调下,中国国家林业局与缅甸资源环保部开展了多次互访交流与对话磋商,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增进了对双方政策的了解和互信。其它参与方还包括中缅双方的海关部门和林业行业协会。 2015年9月,云南省开始暂停从陆路口岸进口缅甸木材。中缅双方两国林业谅解合作备忘录的商榷工作也在同一时间展开。 暂停陆路进口的举措极大地减少了中缅边境非法木材贸易。据英国环境调查署(EIA)2016年上半年的一份报告,中缅非法木材贸易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大幅下降。 GEI促成中国林业代表团与缅甸林业部门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推进双边林业合作(图片来源:GEI,...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