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皆自然: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与GEI共同开启生物多样性合作新篇章
0 Comment
2023年5月30日,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WF)总裁Kaddu. K. Sebunya和高级保护专家Nakedi Maputla,以及生态环境部生态司二级巡视员刘宁在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进行了会谈,旨在推动AWF和GEI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共同合作,增强中非民间的沟通和交流、并继续深化中非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关系。 图片来源:GEI 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成立于1961年,是非洲自然保护领域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大的非政府组织。Sebunya希望可以通过与中国NGO的合作,拓展项目领域,扩大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GEI执行主任金嘉满、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项目主任彭奎博士、项目官员王倩博士、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主任任鹏出席此次会议。 金嘉满表示,2022年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你我皆自然: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是AWF和GEI在中非自然保护合作方面的一次有效探索。非洲野生动物和壮阔自然风光的光影交错并置于云南的自然景致之中,完美展示了原始的野生力量,同时也为参观者带来了沉浸式的观赏体验。2023年5月在北京动物园举办的摄影展,延续了这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交流,传达了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图片来源:GEI 金嘉满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中国摄影师参与“本杰明·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奖”,摄影作品也可以在更多中国城市出现。同时,她也希望GEI推动建立的东南亚平台可以与AWF达成合作,让非洲的野生动物和自然风光走向更远的地方,号召更多的国家和非国家主体关注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此外,AWF和GEI就《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会议(CBD COP16)的合作和其他生物多样性保护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随后,Sebunya对未来两个NGO之间的合作进行了展望。他认为,目前中非合作交流主要由政府主导。然而,国家主体间的合作往往受到诸多不可抗因素影响,无法对非洲野生动物进行持续、稳定的保护。非国家主体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参与者,Sebunya表示,人民与人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可以建立更加稳固、可靠的合作关系,而AWF和GEI正是建立这种有效交流的桥梁。Sebunya先生希望可以推动更多中非不同行业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更多环境从业者赴非洲接受野生动物保护培训,并提议通过人才交换交流的方式,加深中非人民的联结。 图片来源:GEI Sebunya指出,我们应当把非洲54个独立国家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尤其是在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和提升公民意识方面。他希望中国可以参与到非洲的行动计划之中,共同推动野生动物保护的科普、宣传和教育工作。在教育方面,AWF正在筹备一个青年计划,旨在增强年轻人对野生动物的兴趣和了解,Sebunya希望中国NGO也可以开展相关主题的培训,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减少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产生。 最后,刘宁表达了自己对AWF和GEI未来合作的期许。他表示,GEI作为一家“走出去”的中国本土NGO,拥有充分的国内国际工作经验,可以积极推动中非合作交流平台的建立和发展。他非常认同Sebunya提到的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合作,希望未来在AWF和GEI的努力下,可以就打击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等议题展开务实的交流和合作。 图片来源:GEI 会后,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代表团随GEI参观了正在北京动物园举办的“你我皆自然: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 初夏的北京凉爽宜人,一幅幅壮阔的摄影作品陈列于北京动物园的长廊上。丛一蓬园长向Sebunya介绍道,这条长廊位于北京动物园的主干道,是大多数游客的必经之路。长廊的一侧是精心挑选的摄影作品,另一侧则恰好是非洲动物展览区,游客可以在观赏摄影作品的同时,近距离观察非洲动物,也可以通过摄影作品进一步了解其所在栖息地的面貌。 丛园长正在向Sebunya和参观者介绍本次摄影展的展出作品 图片来源:北京动物园 参观结束后,AWF、GEI和北京动物园的代表共同参加了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交流沙龙。北京动物园副园长张成林为四十余名嘉宾介绍了北京动物园自建园起开展的诸多自然教育与公众科普活动,Sebunya和金嘉满也再次发表了关于中非民间合作愿景的致辞。交流沙龙结束后,北京动物园和AWF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将共同推进野生动物保护和非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工作。 图片来源:GEI 图片来源自GEI和北京动物园
讲好NGO的故事:GEI和中国环境论坛共同举办第四次“如何讲好故事”培训会
1月11日至12日,GEI与伍德罗·威尔逊中国环境论坛(CEF)在昆明共同举办了第四次“如何讲好故事”培训会。25位来自中国不同领域的非政府组织从业者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会的重点是加强非政府组织与社区、企业、政府和捐赠方之间的书面、口头和视觉交流。 GEI的彭奎博士和CEF的Jennifer Turner博士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同时,GEI还邀请多位演讲嘉宾为与会者传授了他们的专业知识。 苏颢云教我们如何制作翔实而美观的信息图; 伍德罗·威尔逊中心——严肃游戏计划(the Serious Games Initiative)总监兼项目助理Elizabeth Newbury博士为大家展示了如何利用“游戏”来帮助介绍我们的工作,并提高工作介绍的实践性和参与性; Lensational的Hannah Wilson展示了如何通过摄影来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 澎湃新闻记者时事新闻中心记者(成都)赵孟和大家分享他在采访时获得的经验,并讲述了如何从多角度写好一个采访故事。 与会成员现场绘制了自己的信息图 本次“讲故事”研讨会得到了福特基金会和亚洲基金会的支持,它们为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变革者,作出了坚定的支持。 讲述你的故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在前三次培训的基础上,本次研讨会的目的在于帮助中国本土NGO通过提高与企业的沟通能力,进而更好地传达他们的工作。 伍德罗·威尔逊中心的Elizabeth Newbury博士教大家如何用“游戏”传达自己的工作内容 世界各地的NGO在推动可持续投资方面,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他们之中一些是企业投资行为的监督者,另一些则支持当地社区与企业进行对话,还有一些机构则致力于进行研究或讨论。除此之外,NGO还帮助执行企业责任相关项目,并被聘请为特别顾问。 然而在中国,NGO与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基于GEI十四年的从业经验和2015年启动的“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研究项目,我们深知中国本土NGO是如何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开展可持续环保工作的。我们相信,随着机构能力的提升(其中包括交流能力的提高),中国民间组织将进一步参与并帮助实现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们正在扩大“讲故事”研讨会的影响,并希望将其扩展成一种服务。我们期待与您、您的学校、班级、公司或组织合作,帮助您讲述自己的故事。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联系Kendall Bitonte(kendall@geichina.org)。
“民间组织推动可持续投资和金融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可持续金融与投资,帮助中国民间组织不断提升C20参与度,同时鼓励更多民间组织立足自身专业领域协调市场机构,并助力国际可持续金融与投资的健康发展,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ISD)联合撰写了《民间组织推动可持续金融与投资工作报告》。 在乐施会的资助下,该报告通过梳理G20和C20的基本发展历程,尝试分析了在全球治理语境下可持续金融的内涵与意义、主体及其作用、市场机制,以及对市场基础设施的要求,并在其中的每一个部分着重梳理了民间组织取得的成果、扮演的角色和未来如何更好的发挥潜能。 2017年12月19日,GEI就民间组织推动可持续金融与投资议题召开研讨会。参加的组织包括乐施会、创绿研究院、社会资源研究所、民促会、中华环保联合会、央财绿金院、UNEP Inquiry、中外对话、福特基金会、自然之友、亚洲基金会 、美国环保协会等国内外十余家民间组织和机构。 会议中央财绿金院的罗谭晓思和马红星分享了中国绿色金融政策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型多边开发银行投资政策当中的绿色金融政策;来自乐施会的田雨濛和创绿研究院的姚安琪,分别从金融机构信息公开、环境和社会保障政策等视角,分享了她们参与可持续金融与投资的工作经验。 会议最后,与会专家分享了本机构下一年度在可持续金融和投资领域的规划和可以发挥的作用。央财绿金院的罗谭晓思研究员表示,民间组织是最早开始参与可持续金融和投资工作的,是未来在国际平台上推动可持续金融与投资时不可忽视的力量。此外,罗谭晓思研究员也表示,希望未来能够加强智库和民间组织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将不同主体之间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更加有效地促进可持续金融与投资的发展。
GEI成功举办“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平台”工作组内部交流会
2016年,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同时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平台也展开积极讨论,并发布会议公报。由乐施会发起资助的二十多家家非政府机构于2016年初发起成立不同的工作组,致力于在二十国集团民间社会(C20)会议平台上明确倡导这一议题,推动二十国集团会议(G20)、金砖国家会议等国际对话机制的多个议程。工作组定期就可持续发展的各项议题展开交流和分享。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窗口,代表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中国开始在全球生产、消费、贸易和投资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在负责任投资、包容性增长、绿色供应链、碳减排等全球和区域性的环境、公众健康、 气候与可持续发展等议题上,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来自中国民间组织的参与、观点和声音。 为了能够更好的发挥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倡导平台的作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及乐施会,于2017年12月19日上午共同组织了“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平台”工作会议,以共同探讨交流中国民间组织参与国际倡导下一步发展方向和路径。 参加此次会议的民间组织约20家,其中包括国际民间组织和国内民间组织。除以前工作组的伙伴外,新的伙伴也加入了目前的国际倡导工作平台如北京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亚洲基金会等组织。 此次会议议题涉及可持续金融与投资、可持续发展目标、气候变化及性别议题。通过分享和交流,各个组织了解了阿根廷C20的准备现状,以及各工作组成员的未来工作计划。与会者表示,未来会持续关注阿根廷C20的进展,从而尽早开始参与国际倡导工作,不断提升中国民间组织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荣获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
12月5日,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盛典在上海圆满落幕,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荣获2017“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 图片来源:胡衡,明善道 本届福特汽车环保奖以“推动公众参与,共创绿色未来”为主题,旨在更好地挖掘和支持具有系统性思维的优秀民间环保力量。 今年,福特汽车环保奖进行了升级,设立了“年度大奖”1名及“年度先锋奖”10名,为总计11个环保机构授予2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升级后的首位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获得者,GEI将继续推进海外项目的发展,为员工提供更多能力建设培训,向更多机构和组织传递我们的使命和愿景,以及推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GEI在缅甸的社区项目点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领奖时表示:“作为‘福特汽车环保奖’升级后的首位年度公益环保组织大奖获得者,我感到十分荣幸。该奖项给了我和我的伙伴们很大的鼓励,这是对我们工作极大的肯定。奖金的非限定性资助,让资金使用灵活性很大,对于我们的机构发展来说是一场及时雨。非常感谢‘福特汽车环保奖’这个平台,它不仅为我们提供资金支持,还扩大了我们机构的影响力,也让我们更加自信地参与到社会环境治理中。”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左)与福特中国首席执行官罗冠宏(右)——图片来源:杨剑坤,中国周刊 “福特汽车环保奖”始于1983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环保奖评比活动之一,参与者遍及全球五大洲的62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首次进入中国。17年间,该奖项在中国累计资助了410个优秀环保团体和个人,授予奖金2,210万人民币。 图片来源:福特更美好的世界项目官网 GEI曾于2008年和2013年分别获得福特汽车环保奖分奖项“自然环境保护项目奖”和“社区参与创意奖”,并且很荣幸今年可以再次获得认可。 GEI“草原社区协议保护项目-内蒙古乌力吉图沙化治理示范项目”获得201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分奖项“社区参与创意奖”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显得更加有意义,因为它将重点放在了整个组合或机构的整体贡献上,而非某一特定项目。评审小组分析了每家候选NGO是如何开展系统性变革,以及如何在各领域支持公民环境保护工作。 对GEI来说,该奖项是对我们机构使命和能力的认可,并将帮助我们继续努力以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革。 GEI在青海省三江源的项目地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终审演讲时强调,GEI的特殊之处在于我们致力于通过研究、示范和政策建议,改善政府政策,撬动更大范围和更加可持续的影响,将环境保护工作从中国扩展至世界范围,实现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多赢。 作为唯一一家在海外开展项目的中国本土环境NGO,GEI在2017年实现了所有项目的国际化发展,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保持一致。 2017年,GEI赴缅甸考察当地竹产业发展情况
《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讨论会
为加强境外投资宏观指导,优化境外投资综合服务,完善境外投资全程监管,促进境外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按照党的十九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等法律法规,国务院发改委外资司在2014年5月起施行的《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9号)基础上,顺应境外投资发展需要,总结境外投资管理实践,最终制定了《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本次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2017年11月3日至2017年12月3日。 自2006年起,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开始关注并致力于推动中国政府出台投资贸易相关的环境政策,对企业境外投资的环境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引,同时提高中资企业的合规能力,帮助其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防控投资风险。借此契机,GEI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海外投资法律体系,对企业海外投资管理办法展开了深入研究。 11月24日下午,讨论会在位于和平西桥的拾一区茶馆举行。参加此次讨论的人员包括学者、律师及国内外关注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影响的民间组织。在短暂的三个小时讨论中,来自天津大学法学院的于亮博士和康桥律师事务所的任燕芳律师分别从理论和实际的角度,阐述了目前我国对外投资法律制度对海外投资企业的规制。此外,与会人员还同专家一起,针对目前的征求意见稿进行了逐条学习,并对相关法律条款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我们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对本次会议的意见进行整理,并在规定日期前递交有关部门。
活动回顾 | 扬帆远航,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逐步壮大并开始走上国际舞台。虽然新生的中国民间组织充满活力,但是通往国际舞台的道路却充满挑战。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携手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座谈活动,与一群热爱中国公益事业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了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问题和现状,分享了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经历,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民间组织的未来。 (从左) 黄思然、 Elizabeth Knup、 张经纬、与范伊伊 – GEI 2017 来自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组的项目官员,同时也是《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报告作者张经纬是本次座谈活动的主持人。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相关国家政策后,向在座三位嘉宾提出了关于“中国民间组织是否应该‘走出去’”的问题。 座谈进行中:(左起)张经纬,范伊伊,黄思然与Elizabeth Knup – GEI 2017 中国民间组织是否应该“走出去”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因为这帮助组织自身的发展 Elizabeth Knup, 福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认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但现阶段并非所有中国民间组织都需要“走出去”。Elizabeth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位置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开始尝试“走出去”。Elizabeth强调,中国民间组织若想“走出去”,必须清楚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所能扮演的“角色”。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如果组织了解海外市场和社会情况 缅评社微信公众号主编范伊伊向大家分享了她参与缅甸项目的经历。范伊伊从公共事务的角度阐述了她对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理解与看法,并且将她独有的“三步走”原理与大家分享——第一步为确立“走出去”的需求;第二步为派遣人员海外考察;第三步则真正是研究机构和民间组织自身的“走出去”。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如果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