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

非国家主体参与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生物多样性简报》第十四期

“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会限制发展,这种‘矛盾’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和决策集中在短时间内的经济成本上与收益上。但是生物多样性完整是自然环境条件稳定的前提,是保障我们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可以持续地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随气候变化带来更多自然灾害的未来,我们寻找应对与适应变化的解决方案的来源。当我们在筹划百年或是千年大计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这蓝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看得远,落得实,便可长久繁荣。”——李彬彬,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助理教授 图片来源:Lonely Planet 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工作重点之一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2022年6月21至26日,“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GBF)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四次会议(OEWG–4)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本次会议共有来自156个国家的1300名与会者,253个组织的代表。 会议对于GBF案文的4个长期目标和23项行动目标都有讨论和推进,尤其是在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的一些基础目标上进行了讨论,更是在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的相关讨论上取得长足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源调动、执行机制、生物多样性资金和30x30的陆地和海洋保护目标仍有重大分歧,各方仍需努力。在关于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在减缓和适应上的协同、以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性别、青年、当地社区、土著居民议题上,也都取得了进一步共识。 图片来源: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 – IISD 世界环境日 2022年6月5日,瑞典政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合作举办2022 年世界环境日。2022 年是自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的 50 周年纪念——即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该会议促成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并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世界环境日。 2022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 “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强调我们亟需通过政策和自身选择推动变革,践行更清洁、更绿色的生活方式,确保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座右铭,这一主题突出了地球的脆弱性,旨在提升公众认识,强化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观念。 图片来源:Republic World 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备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今年12月7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将组织非国家主体与政府代表、COP15执委办及CBD秘书处等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对话,以了解中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需求、组织安排和行动,为中国民间机构和企业参加12月蒙特利尔会议制定联合行动计划,配合中国更好地发挥主席国的作用。 2022年8月12日,GEI联合中华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非国家主体利益攸关方参与CBD COP15对话交流会” 图片来源:GEI 2020年2月4日起, GEI暨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 发布《生物多样性简报》, 定期整理并分享国内与国际社会 在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和话题上的声音与行动, 此前已发布十三期。 长按下方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
Read More

从昆明出发:非国家主体踊跃参与CBD COP15对话交流

2022年8月12日,“非国家主体利益攸关方参与CBD COP15对话交流会”在北京渔阳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CBD COP15执委办指导,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是GEI 联合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机构,助力中国非国家主体如何参与CBD COP15及全球环境治理的系列行动之一。会议为中国非国家主体的社会组织、国际机构、商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政府部门及国际社会各方交流和对话的机会,帮助大家交换和分享最新信息,为中国非国家主体积极筹备COP15二阶段会议提供支持。约60位国内外不同利益攸关方代表线下参加了本次交流对话,40余位代表线上参与,超过300人在直播平台上进行了观看。 生态环境部生态司蔡蕾副司长、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行动议程领军人物、秘鲁前环境部长Manuel Pulgar先生,以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徐光理事长,为上午的会议进行了开幕致辞。会议围绕“COP15二阶段会议进程和非国家主体参与机会”“关于COP15二阶段会议相关情况介绍和建议”“社会组织参与COP15二阶段会议的准备”展开,由GEI彭奎博士进行主持。 蔡蕾副司长(中)正在进行会议致辞 CBD秘书处代表Ulrika Nilsson女士对今年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进行了介绍。随后,彭奎博士对中国的非国家主体在过去3年来如何积极开展COP15系列活动,包括去年成功举办的COP15 NGO平行论坛,以及如何筹备参与二阶段会议进行了详细展示,并回答了各方代表的提问。 Ulrika Nilsson女士详细介绍了COP15二阶段会议的筹备工作 下午的会议,由中华环保基金会房志副秘书长和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分别主持。会议围绕“社会组织、企业参与COP15二阶段会议的活动计划”“GBF谈判最新进展介绍”“国际机构对2020后GBF文件立场交流”“下一步工作行动”等议题展开,各利益方就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的罗茂芳博士,对《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谈判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介绍。随后,IUCN中国代表处的杨方义主任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代表徐欣先生,分别阐述了国际机构对2020后框架文件及谈判争议点的观察和立场。 GEI、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TNC、自然之友、农民种子网络、友诚基金会、野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RI、北大林肯中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各个社会组织代表,就如何参与COP15二阶段会议以及当前的活动筹备计划工作,进行分享和交流。 GEI彭奎博士正在进行社会组织参与COP15行动演讲 在企业交流对话环节,华泰证券、三峡集团、乐活LOHAS杂志、万科基金会、开云集团、汇丰银行等企业代表围绕COP15的话题、活动计划及行动方面进行了分享。 未来,GEI还将继续组织“中非生物多样性科普展览”“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COP15行前会”“非国家主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主承诺”等系列活动,并协调组织国内社会组织和商业伙伴,参加今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二阶段会议。 扫描下方二维码...
Read More

绿化保护地球,助力10年700亿棵树承诺|GEI联合多家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发布倡议

为全力动员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绿化保护地球共同行动,支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在瑞士达沃斯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的“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宏伟目标,同时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三十余家长期关注和投入环境保护的中国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在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发出《支持绿化保护地球,助力中国贡献全球环境治理》的倡议,呼吁环境社会组织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化保护地球行动;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和环境智库等增加对自然的投资投入,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创新;强化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讲好中国民间环保故事;多方合作,不断提高科学植树和绿化水平,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在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作出力争10年700亿棵树的表态,体现了中国保护地球、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以下为联合倡议书全文 ↓↓↓ 支持绿化保护地球 助力中国贡献全球环境治理中国部分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联合倡议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瑞士达沃斯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保护我们的星球和人类”的利益攸关方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积极响应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绿化我们的地球、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增强森林碳汇。随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就此目标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作出力争10年700亿棵树的表态,体现了中国保护地球、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作为长期关注和投入环境保护的中国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并愿意全力动员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绿化保护地球共同行动,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响应和支持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过往工作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基础作出的这一重要承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布一份最新报告《2022年前沿报告:噪音、火灾和物候不匹配》(Frontiers 2022: Noise, Blazes and Mismatches),警告气候变化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许多动植物物种无法适应,已对物种的生存能力和粮食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既是领军者倡议的核心内容,也是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九大领域之一, 是我国构建和实施双碳“1+N”政策体系的一部分,更是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协同增效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欢迎和支持中国政府持续加大绿化保护地球的力度,进一步推进NbS的主流化,保护和恢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努力实现中国气候变化的自主承诺。 2、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桥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化保护地球行动。 社会组织,特别是环境社会组织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者,是推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创新的桥梁和催化剂。在去年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牵头组织了“NGO平行论坛”,发出倡议:到2030年筹集25.5亿元人民币,协助国家有效保护和管理1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承诺,引起国际社会巨大反响。这些承诺将动员社会资源,在更广泛的区域开展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能力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等实际行动,都将会直接或者间接贡献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的承诺目标。我们愿意继续开展绿化中国保护地球的政策研究和落地实践,为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保护及气候应对搭建平台,大力促进各方为此投入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3、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和智库等增加对自然的投资投入,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创新。 全社会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我们愿意通过科学研究、政策咨询、提供工具和专业技术等方式,动员和协助各类国营企业和私营部门增加对自然的投资,参与生态修复,开展低碳发展规划,创新绿色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和经营转型,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生态经济,包括与植树和森林养护相关的绿色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体共同参与相关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植树造林、恢复自然生态的多种活动,绿色生态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为全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好转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将呼吁和动员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投入与绿化中国相关的低碳绿色发展创新行动。...
Read More

地球是我们,也是它们唯一仅有的家园

我们在格聂安装的红外相机 自我们在格聂安装红外相机起 我们便在这“秘境之眼”中 监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有快乐出游的白马鸡 有表情管理失败被抓拍的雪豹 也有结伴出行的狼同伴 这些记录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也让我们亲身体会到 生态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原来,我们的默默守护 真的可以换来它们宁静、幸福的生活 今天(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该主题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能重建更美好的家园的基础,涉及以生态系统为本的气候办法和针对气候、健康问题、粮食安全、水安全以及可持续生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表示,各国政府今年将商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确定强有力的实施手段,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在2030年之前走上恢复之路。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格聂,一年四季都很迷人 摄影:汪堆 2022年3月29日,为期两周半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三次会议(OEWG-3)于瑞士日内瓦落下帷幕,这是继2021年昆明第一阶段会议后《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首次线下会议。 作为CBD 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GEI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及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核心成员持续参与了COP15系列会议的跟踪,同时以观察员的身份在线参与了OEWG-3的会议全程,并将持续跟进OEWG-4和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进展。...
Read More

它或许是新冠肺炎低氧血症的“救星”?

​聪明的你或许已经发现了封面图里的玄机, 猜到了本期推送的主角。 对,它就是海豚! 海豚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它们需要用肺呼吸(划重点:后面要考),而不是像鱼一样用腮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气。   此时,你的脑海里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海豚作为一种海洋动物,却不能随时呼吸?不能在水中自由呼吸的它们,是如何拥有如此强大的游泳和水下生存能力的呢?有着甜蜜“微笑”的海豚,是如何帮助科学家攻克人类医学难题的呢? 实际上,经过五千万年的进化,海豚掌握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能力。今天是世界海豚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种高智商海洋生物吧! 震惊!海豚从来不睡觉? 因为海豚需要用肺呼吸,所以它们每1-2分钟就需要浮到水面,将呼吸孔透出水面呼吸。与人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不同,海豚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而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意识行为。那么你可能会问,万一海豚睡着了,忘记呼吸了怎么办?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其实,海豚从出生开始就不睡觉,或者说它们只单独休息左脑或者右脑。在左脑休息时,它们的右脑保持着清醒,从而保证它们可以随时浮到水面呼吸。同理,右脑休息时,左脑是清醒的。 近期的基因学研究显示,海豚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褪黑素!褪黑素是人类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在人体里起着重要的促进睡眠的作用。而没有褪黑素的小海豚,是从来不会犯困的呢!                ...
Read More

守望自然,我们在缅甸筑起一面抵御风浪的“墙”

2008年,缅甸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Very Severe Tropical Storm Narigis)。风暴造成近8万人死亡、5.5万人失踪。但在一个沿海村庄, 380公顷红树林显著抵抗了风暴的袭击,大大地降低了风暴造成的死亡率,300名居民中有7人罹难。 图片来源:Matt Curnock/Ocean Image Bank 面对当今最严峻的气候环境挑战,外表奇特的红树林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把好手。在沿海地区,红树林是活的海堤,它们生长在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地带,不仅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固碳储碳,还能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海岸带经济和粮食安全的天然保护屏障。 1.5公里宽的红树林 可以将波高0.75米的海浪消减到0.05米[1] 为此,GEI通过积极探索社区参与红树林保护的模式,推动东盟红树林国家社区自主参与保护,同时提供基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正与缅甸森林协会(Myanmar Forestry Association, MFA)合作,在缅甸南部Tanintharyi地区开展推动社区协议保护机制的落地示范项目。   🌲 开展红树林调研 保护极危红树 🌲 我们的项目地位于缅甸的南部德林达依省伯劳镇,拥有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栖息于此的野生动物。然而,由于农业的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红树林面积大量减少。为了了解当地的红树林状况,我们在Kanti、Pyin Bu...
Read More

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格聂重逢!

中国最长、最宽和最典型的南北向山系,是位于四川、云南和西藏交界处的“横断山脉”。而位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格聂神山,被世人称为是横断山脉的“心脏”。格聂神山是纵贯南北600余公里的沙鲁里山脉的主峰,藏语名为”呷玛日巴”,海拔6224米,为康南第一高峰。从卫星图上看,格聂神山矗立在整个横断山区的中心位置,形状犹如一颗跳动的心脏,因此被称为“横断之心”。 格聂神山是我国藏传佛教24座神山中的第13座女神,与珠穆朗玛峰并列,是世上唯二的胜乐金刚的八大金刚妙语圣地。格聂区域雪峰林立,其中格聂主峰6204米,肖扎神山5807米,克麦隆神山海拔5780米。1877年,著名探险家William Gill来到理塘,第一次看到格聂峰的他在日记中写道:“没有任何词语可以形容这座高大的山峰,在这里,旅行者可以体会到当地藏族人的心情,为何他们会将她视为女神崇拜……” 由于当地地质构造的复杂和气候垂直分布,河流、草原、湖泊、瀑布、雪峰、冰川交错出现在同一地理空间内,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原始自然生态系统。因为原始森林从未被采伐,复杂的生境和地貌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有全国种群量最大的林麝、马麝和数量众多的雪豹、豹猫、黑熊、猞猁、等珍稀野生动物自由的生活在群山之中,与人类和谐共生。 从稻城机场前往格聂的途中,我们捕捉到了一匹狼的身影 这是格聂地区,第一次通过红外相机拍摄到雪豹 一只“夜猫子”凌晨三点路过红外相机,它是小而凶猛的豹猫 则巴村就坐落于格聂神山南坡脚下,是距离格聂山最近的一个藏族原住民村落。2020年,为了平衡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当地社区的发展,维护自然和文化景观多样性和独特性,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简称GEI)与丹巴县登龙云合教育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在北京接力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启动了格聂云合生态教育中心项目,开启了格聂地区国家公园研究和社区保护工作。支持当地牧民进行野生动物的监测巡护,并培养年轻人作为生态导赏员,培训妇女作为手工艺人,将生态保护与公民科学、生态体验活动相结合,在格聂推动以国家公园为目标的荒野保护和可持续生态经济。 则巴村年轻的小伙子们组成了一支志愿巡护队,在格聂安装了红外相机,用于监测和记录在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为开展巡护保护行动及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这台名为ZB006的相机安装在了格聂主峰下的原始森林里。(从左到右依次为:丁真格乃、格乃次称、泽仁多吉、格勒达哇) 则巴小学每周都会有一节特别的自然教育课。登龙云合的员工王梓峰和志愿者们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大自然。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动物也成为新鲜内容,“孩子们,你见过它吗?” 本次展览从地理风貌、野生动物和社区人文三个板块系统性地纪录格聂社区保护工作,一共囊括30件摄影作品,对GEI和则巴村居民共同参与的保护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展示。同时,展览也呈现了通过红外相机在格聂地区首次拍摄到的雪豹、中华鬣羚、马麝、豹猫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12月18日,《横断之心—格聂社区保护实录》展览正式在北京798映画廊开幕,在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创造了超过20万浏览量。展览期间,共有超过150余人次来到现场观看和聆听格聂的故事,并留下了超过200条对格聂神山的寄语和祝福。网友在参观完后留言到“看到了格聂的风景看到了人,还有很多野生动物。就像见到了许久未见的朋友那样亲切。不看标牌也能认出格聂之眼、冷古寺……感谢这次活动带来这么好的作品……” 感谢所有朋友们的留言!你们的祝福会被带回格聂! 12月20日,展览沙龙在映画廊举办,包括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的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项目经理彭奎博士、北京接力基金会秘书长高向梅女士、中国猫科动物保护联盟负责人宋大昭、中科院地理所副研究员何思源等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沙龙,畅谈格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其重要的保护价值,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以及格聂作为未来国家公园的可能性等。 来自格聂则巴村的巡回队员丁真格乃和在则巴村驻地工作的登龙云合员工王梓峰也专门从理塘来到了北京,讲述他们在格聂工作中的趣事和生活中遇到野生动物。沙龙的在线直播吸引了超过1万人的观看。 丁真的走红就像一扇窗户,打开了人们对格聂的好奇和想象,也让更多的人逐渐爱上了这个被称之为“横断之心”的土地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和其他生灵。我们希望这次展览也像一扇窗户,让远隔千里的人们透过它身临其境,感受格聂神山的神奇力量。它蕴含着大家对自由的向往,对自然环境的热爱,以及对精神家园的回归。 时间倒回到9月,GEI与则巴巡护队的小伙子们在格聂主峰下安装了最后一台红外相机,当时的我们并不知道这些相机能拍到什么。然而,之后的天空上突然出现巨大的双彩虹。那一瞬间,我们相信这是神山的祝福和承诺。在这里,也衷心地祝福关注神山的你,扎西德勒! 总有一天,我们将在格聂重逢! 图片来源自GEI 图片来源自熊吉吉、北窗  

映画廊 · 横断之心|明天,我们将格聂带到了798

2021年12月18日至21日,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将在北京798艺术区映画廊举办“横断之心:格聂社区保护实录“特别展览。 30件关于格聂地理风貌、野生动物和社区人文的摄影作品,将为大家展现真实的横断之心——格聂神山,以及我们与则巴村居民共同参与的社区保护工作。同时,展览也展示了红外相机在格聂地区首次拍摄到的雪豹、中华鬣羚、马麝、豹猫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 横断之心:格聂社区保护实录 2021年12月18日-12月21日 映画廊,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七星中街 参观时间:10:00 – 18:00 门票:免费 如果你来现场看展,我们想请写下最想对格聂说的话。我们会将大家的祝福带回然日卡村的格聂自然中心,期待这些文字可以被每一个来到格聂神山的朋友看到。P.S:现场还会随机赠送小礼物哦!😄😄😄 当然,如果你无法来到现场,也可以关注GEI官方微博(@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在网上留下自己的祝福。我们将收集整理大家的评论,将它们一起带回格聂。 12月20日上午10点,我们将在映画廊举办开放式沙龙活动。届时,来自格聂的志愿巡护队队员、野生动物保护专业、国家公园专家将为大家带来精彩纷呈的保护故事和知识讲座。本次沙龙提供微博直播,欢迎大家与我们一起云看展~

共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GEI成功主办“中国-缅甸渔业交流研讨会”

  缅甸气候条件丰富,北部有温带冰雪覆盖的高山,南部有热带的沙滩。气候条件的多样性,造就了缅甸多样的水生动植物区系。加之广阔的河流系统及伊洛瓦底三角州巨大的河网系统,缅甸拥有丰富的淡水和咸淡水渔业资源。 由于灌溉和航运价值, 伊洛瓦底江是缅甸最重要的河流 图片来源:Men’s Journal 缅甸水产养殖始于1953年,在国家的推动下,水产养殖从1960年起开始蓬勃发展。1977年,缅甸引进的非本地种开始向国际市场出口,其中虾和对虾是重要的出口产品。近年来,稻田养鱼开始盛行。 缅甸水产品消费需求巨大,渔业部门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很重要。渔业出口的外汇收入仅次于农业和林业,位列缅甸外汇总收入的第三位。2018-2019年,缅甸鱼类和渔业产品的出口量为58万吨,价值为728.26万美元,出口到45个不同的国家。过去十年间,缅甸水产养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国家也在研究和培训方面提供大量支持。 水产养殖为缅甸提供了重要的就业机会 图片来源:GEI   探索合作机会,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2021年11月4日-5日,在全球环境创意基金(GEIF)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的支持下,GEI与缅甸农业、畜牧与灌溉部渔业局在北京和内比都共同主办“中国-缅甸渔业交流研讨会”。 来自中缅双方渔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的领导和专家近60人,就渔业管理、可持续水产养殖以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本次会议旨在探索未来更多合作可能性,共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会议共设有五个主题,分别为:捕捞业管理、水产养殖政策与实践交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交流、渔业管理与能力建设,以及渔业行业的性别考量。 图片来源:GEI “在缅甸,渔业是国家粮食安全、公共收入和国民收入的重要基础性生产”,缅甸农业、畜牧业与灌溉部渔业局司长U Wai Lin Maung先生在致辞中说到,“缅甸有超过300万人从事全职、兼职和季节性渔业工作,他希望通过本次双边交流,进一步加深中缅两国在渔业方面的了解,共同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二级巡视员赵丽玲女士在致辞中指出,中国、缅甸两国是友好的邻邦,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中国作为多边体制和全球渔业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参与者和践行者,为应对气侯变化和渔业资源衰竭等共同挑战,愿意同缅甸深化合作和交流,共同促进两国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就本次会议目的与背景做介绍,希望能通过非政府组织的角色,为推动渔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主题1:捕捞业管理...
Read More

社区保护新力量:东亚和东南亚社区保护网络(EASACCN)正式启动

2021年1月29日,东亚和东南亚社区保护网络(East and Southeast Asia Community Conservation Network,简称EASACCN)启动会在线上举行。该网络由来自东亚和东南亚八个国家的11家NGO共同发起成立,旨在促进机构间合作,解决区域性问题,推动社区保护模式在更大范围推广,为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SDG)和生物多样性公约(CBD)设定的目标作出贡献。 首先,中华环保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谢玉红女士发表了开幕致辞,并向参会各机构致意,对网络的启动表示祝贺。谢女士认为,EASACCN的启动恰逢其时,并将在政府推动政策、民间力量参与的联合行动中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网络的建立将进一步促进“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环境改善。 随后,来自柬埔寨民间机构Non-Timber Forest Products (NTFP)的Long Serey先生进行了致辞。Long先生在柬埔寨、越南和老挝等国有着丰富的森林保护经验,他认为,EASACCN将为东南亚国家在环保领域发声提供国际性平台,帮助东南亚各国更好地进行区域内和国际间的交流与沟通。菲律宾机构Bu kluran (Philippine ICCAConsortium)的Giovanni Reyes先生表示,EASACCN的启动备受瞩目。EASACCN 将为森林保护和推广社区保护提供额外助力,他期待未来EASACCN可以在社区保护领域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项目官员陈韵竹介绍了EASACCN的成立背景、组成和相关章程,并解释了网络未来的工作内容和组织架构,沟通渠道和融资渠道。此外,她呼吁参会者可以加入和传播EASACCN,并感谢了合作机构提供的大力支持。 GEI指导委员会主席张冀强博士发表了“东亚和东南亚社区保护挑战和网络的作用”主题演讲。张冀强博士阐述了为何过去20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没有有效实现,概述了过去生物保护行动的局限性,介绍了基于社区的保护(Community Based Conservation,...
Read More

You are donating to : 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Fund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10 $20 $30
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s)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 (including this payment) *
Name *
Last Name *
Email *
Phone
Address
Additional Note
paypalstrip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