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为钢铁行业引进节能减排新模式
0 Comment
北京,2008年9月27日–今天,一个倡导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中国非政府组织——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为中国钢铁行业带来了节能减排的新模式和新契机。 为帮助中国钢铁冶金行业节能减排,谋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GEI于2008年9月27日组织召开了“中国冶金行业能效投资市场化工具开发项目研讨会”。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解释该模型旨在实现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金主任在发言时说到: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自2004年成立之日起就关注中国工业领域的节能项目,目前已成功开发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理念的融资管理商业运作模式,并在水泥行业试点成功。” GEI开发的这种新型融资管理商业运作模式,主要是以能源服务公司(ESCo)为运作方式,清洁发展机制(CDM)为融资手段,在行业内将多个节能小项目打包规模化操作。 专家见解 清华大学的王彦佳副教授首先就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做了发言;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源富向大家介绍和推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ESCo模式; GEI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官员陈世平则具体介绍了GEI在水泥行业能效投资的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以及钢铁行业能效项目实施的可能性等. 企业展示 此外,参会的北京中日联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大连易世达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等节能技术领先企业,分别就干熄焦、变频器、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进行了具体展示。 参加此次项目研讨会的不仅有钢铁企业,还有投资商、技术方以及相关机构。此次会议为各方搭建了一个中国冶金行业能效投资市场化的商业平台,为各参与方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下一步,金主任强调将向钢铁行业推动该模式 “在对冶金行业能效投资市场进行调研后,我们希望给‘能耗大户’钢铁行业也推荐介绍这种新的融资模式,帮助他们谋求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赢。”
“中美气候合作非正式对话”在长城脚下成功举行
北京,2008年7月23日–“中美气候合作非正式对话”于2008年7月21日至23日在环境优美的长城脚下举行。中美双方政府官员、气候与能源问题专家和高级政策顾问应邀就中美在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进行了积极而富有建设性的对话。 会议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联合举办,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和布莱蒙基金会共同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