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举办中美高层气候谈话
0 Comment
华盛顿,2011年9月13日–日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等机构的协调下,与数十家美国知名智库和非政府机构就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对话。 解振华主任致辞 – GEI 2011 2011年9月13日的对话活动由GEI和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主办,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气候变化法研究中心协办,美国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和布莱蒙基金会资助。 在对话中,解主任就中国对中美气候合作和中国未来气候政策的看法提出见解。 中美合作 解主任强调,中、美两国同为排放大国,但发展阶段不同,差别很大。双方需要共同努力、加强对话合作。作为推动中美两国政府高层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开展非正式对话的项目,解主任对GEI的中美气候变化二轨对话项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他也呼吁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方面,不仅要有政府层面的对话,也要有政府与非政府层面的对话。解主任还表示希望美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积极扮演全球领导者的角色。 中国气候政策与行动 在对话中,解主任不仅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与计划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介绍,也对中美双方未来的合作提出了期望,包括加深合作、进行碳利用研究等。中国希望向美国学习低碳环保的新技术,比如建筑节能和智能电网,以避免未来投资中的“锁定”效应。 解主任也提到,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中国面临统计数据不够准确的难题。但他表示中国政府愿意透明,中国希望向美国学习能源统计和核算。 建议研究碳利用 解主任认为,中美两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对煤作为主要能源的长期依赖。因此,解主任认为仅仅开发碳捕捉和储存(CCS)还不够,应该进行碳捕捉、利用和存储(CCUS)的研究。 国内试点碳交易 对美方提出的中国政府是倾向于选择碳排放总量控制还是碳交易,亦或是征收碳税的问题,解主任明确表示中国将进行碳交易试点。解主任进一步介绍说,在向德国和英国学习和借鉴这方面的经验后,中国目前在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和广州已经开设碳交易所进行试点。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解主任指出,为达成十二五能源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将降至7%到8%,此间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要采取多种办法,包括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这一“倒逼”手段等,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 ... Read More
中美“二轨”气候变化交流活动在京举行
北京,2011年5月17日–16至17日,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美“二轨”(非正式)气候变化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中美专家就两国气候变化政策及努力的最新动向、两国对国际气候谈判的立场以及影响,特别是两国在相关领域的合作和贸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该活动自2008年底首次举办以来,为两国的气候政策、技术专家以及智库代表提供了一个非官方对话的平台,旨在增加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互信和合作,促进两国对全球气候变化努力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次会议上,中美专家介绍了各自国内减排的最新动向,再次阐明了彼此的气候国际谈判立场。双方还谈及了对年底德班会议结果的预期,并展望了中美省州间的务实合作,特别是在能力建设、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部署、以及核电安全发展等方面。 双方还就碳测量、报告和核查(MRV),以及《京都协议》第二承诺期的看法交换了看法,并就如何解决中美之间因新能源产业补贴而造成的WTO贸易冲突提出了建议。
中美正式成为GEI与CCS绿色合作伙伴
北京,2011年5月10日 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美国气候战略中心(CCS)2011年5月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了“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实施意向书。该计划是中美能源和环境十年合作框架下开展具体结对合作的平台,今年共有6对中美机构成功入选。 CCS和GEI在美国务院签署实施意向书 – GEI 2011 结对签字仪式在美国国务院办公室举行。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签字仪式上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绿色合作伙伴计划”在中美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合作中的重要性。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签字仪式上致辞 – GEI 2011 负责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的美国助理国务卿Kerri-Ann Jones博士,美国气候变化特使Todd Stern以及美国国务院全球各级政府间事务特使Reta Jo Lewis也参加了签字仪式。 CCS的CEO Tom Peterson和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签署实施意向书后愉快握手 – GEI 2011... Read More
GEI成功召开“推动中美省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边会:中国发改委气候官员呼吁加强中美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务实合作
坎昆,2010年12月6日–日前,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气候司代表黄问航,并强调中美未来应加强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务实合作。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际合作处处长黄问航作为演讲嘉宾,在主题为“推动中美省州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联合边会发言时做出了以上表述。 “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双重努力;尤其在中国,省和地方层面的减排行动对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强度目标至关重要。”——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际合作处处长,黄问航 该边会是由中国环境NGO——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美国合作伙伴气候战略中心共同举办的。除了中国国家发改委,边会还邀请了美国政策制定专家,中国民间团体和中国环境专家。 中国国家发改委黄处长在发言中强调,中国要实现低碳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需要低碳技术,尤其在电力、交通、建筑能源、工业和农业等领域考虑技术合作与技术转让; 加强能力建设,发展清洁能源; 探索构建包括地方政府、学术机构以及NGO在内的合作模式。 谈及未来时,她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促进中美双方省州政府层面的合作,鼓励私人部门在清洁能源领域,如新能源、节能、生物质能、新材料等的投资合作。黄处长最后强调,“气候变化既是个科学问题也是经济问题,需要全球的努力。” GEI金嘉满女士(后排右二)、CCS的Tom Peterson(后排左二)和与会代表 – GEI 2010 合作机遇 黄处长发言之后,其他发言者主要围绕合作机遇以及GEI和CCS为中美专家合作共同作出的努力。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和CCS主席Thomas Peterson首先分别介绍了两个机构在气候变化领域的项目,以及双方自2009年以来开展的合作,尤其在推动中美省州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方面的工作。 金主任着重介绍了GEI于2009年10月召开的“气候变化领域的模型研讨会”,以及2010年7月协调发改委及相关科研机构的访美交流活动和11月在广东举办的“省级低碳发展方案制定方法”培训等。 中国广东省发改委能源与气候处处长林耀军处长在发言时对GEI和CCS协助开展的中美省州交流活动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认为该活动使广东省了解了美国州层面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同时,他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开展国家框架下的省州交流,尽快出台和实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林处长还介绍了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耗现状,以及广东省于今年11月启动的国家低碳省试点工作等情况。 T美国国务院全球各级政府间事务特使Reta Jo... Read More
联合国气候大会天津会议:农村能源是不可或缺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天津,2010年10月4日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以观察员身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第十四轮谈判及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第十二轮谈判期间成功举办边会。边会主题为“农村能源——不可或缺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 多元背景观众参加边会 – GEI 2010 在10月4日的边会上,GEI项目官员黎明首先介绍了GEI农村能源项目及其最新研究成果。在发言中,黎明强调:“中国农村的化石能源消费增长率已经超过城市。2007年,这一数字在农村为9.42%,而在城市则是5.47%。”另外,他还指出,农村的能源结构也从非化石燃料为主的消费结构转化为化石燃料为主的消费结构:2001年,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为59%,化石能源为41%,而近年的数据为29%和71%。 面对农村能源消费领域存在问题和挑战,需要着力在在技术层面和资金层面进行突破,来寻求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此,来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能源动力研究中心的肖云汉教授对目前主要的几种农村能源技术的应用情况及其效率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向与会者介绍了数种近期可以获得的、可适用于农村的可再生能源技术。 此外,来自GERES柬埔寨办公室的Marion Verles女士则详细描述了该机构在柬埔寨推广节能灶以提高效率,减少非可再生生物质的使用,同时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工作及其效果。 针对实施或推广农村能源项目时的资金问题,来自小规模可持续基础设施发展基金(S3IDF)的Michael Lesser博士向与会者讲述了该机构在印度南部开展的“小型社会商业银行”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农村能源技术方及资金方架设桥梁,为推广成功农村能源技术融资,支持企业开展面向贫困人群并解决环境问题的工作。同时作为Nexus 碳发展网络成员的Marion Verles女士也向大家介绍了Nexus网络的基本情况,以及碳融资的相关模式。 最后,美国布莱蒙基金会张冀强博士再次强调了关注农村能源的重要性,并呼吁更多、更大规模资金在农村能源上的投入,以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会上,来自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参会者针对农村小额信贷等有关融资的话题与发言嘉宾进行了深入讨论。 *UNFCCC天津站指在天津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特设工作组第十四轮谈判及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第十二轮谈判。
中国官员出席中美省州应对气候变化技术交流活动
2010年7月31日,华盛顿–2010年7月18日至31日,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协调广东省发改委及成都市发改委主管气候变化工作的官员、中国科学院和广东省气候中心的技术专家开展了为期两周的访美活动。期间,中方代表团考察学习了美国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以及马里兰州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并在华盛顿与美国环保署和能源部的官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美国“气候战略中心”(CCS)和GEI共同举办了这次交流会。 此次访美活动使中方代表深入了解了CCS在制定州层面气候行动方案中的重要贡献,以及各州政府在能源和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卓有成效的工作。代表团中的省市级官员认为有必要增进中美省州在气候行动方案制定与实施方法上的沟通与交流。 GEI计划于2010年8月下旬,协调中方相关专家和官员在广州召开此次访美总结会,并邀请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官员出席会议。GEI将积极促进中科院政策研究所和广州能源研究所的专家与CCS在技术层面,尤其是气候行动方案中的微观分析和宏观经济模型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以增强中国在决策中的技术支持力量。在此基础上,GEI希望以广东省作为示范,设计并实施中国省级气候行动规划,把美国州层面的气候行动方案进行本土化的应用。 重要参与者及活动: Tom Peterson, 美国“气候战略中心”(CCS)首席执行官, 向中方代表团介绍了美国纽约州、宾夕法尼亚州和马里兰州《能源与气候变化行动方案》的特点。 Tom Congdon, 纽约州能源规划委员会主席 以及 Peter Iwanowicz, 州环境部副部长, 就纽约州的能源与气候政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纽约市长办公室 向中方展示了纽约市制定适应气候变化规划的过程. John Hanger, 宾夕法尼亚州环境保护部部长, 和马里兰州环境部的官员Shari Wilson分别向代表团介绍了宾州和马里兰州能源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以及美国东北部10个州的温室气体限额和交易体系(RGGI)。... Read More
中国本土NGO在哥本哈根呼吁加速技术扩散——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COP15边会成功举办
2009年12月12日,率先将中国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带到国外的中国本土非政府组织(NGO)——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在丹麦哥本哈根呼吁加速技术扩散,以应对气候变化。GEI是在其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COP15)边会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金嘉满女士(图右)发表讲话 – GEI 2009 技术v.s环境的僵局 2009年12月12日,GEI举办了主题为“加速技术扩散——中国NGO的实践”的边会,旨在讨论如何打破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僵局。 “时至今日,UNFCCC框架下的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由于)技术转让和知识产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僵持。本次边会就是希望大家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做才能够打破僵局或者绕过这个问题,真正获得实际减排效果。减少全球碳排放已经到了不能再等待的时候了。”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在会议致辞中指出 此次边会着重突出了技术转让中存在的障碍,包括知识产权、高额的投资、资金的欠缺等问题。GEI强烈呼吁重新考虑这些问题,并寻求新的途径跨越这些障碍。GEI通过介绍自己过去的项目、活动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和领域,提出技术扩散作为一种有效的推动力,在短期之内对气候减缓和适应具有十分积极的贡献。 该边会具体讨论了三个关键的问题,即什么技术需要扩散,如何来加速这种扩散,以及应该在哪些地区扩散。 这里,GEI特别强调,技术扩散不应仅包含传统所认为的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的技术转移,还应包含在发展中国家间的以及其他相关层面的技术流通。GEI通过基于自己项目的研究和相关专家的论述回答了这些问题。答案涉及农村能源、加强技术和资金的连接、气候行动的规划等。具体内容包括推广户用沼气、生物碳、LED路灯、能效融资、联合生产,以及国家和次国家层面的气候行动方案等。 GEI项目官员、清华大学专家、美国布莱蒙基金会项目助理、斯里兰卡畜牧业部官员、美国气候战略中心专家就以上问题与众多中外参会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变化 图为GEI执行主任金嘉满女士在联合边会上发言 – GEI 2009 2009年12月14日,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美国气候战略中心(Center for Climate Strategies, CCS)在哥本哈根Hub... Read More
发改委解振华主任访美,寻求中美气候合作
华盛顿,2009年3月18日–近日,中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参加了其访美期间唯一一次针对公众的活动,活动中解主任就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该活动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联合举办,旨在加深美国社会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的了解,进一步增强两国之间气候变化方面的交流与了解。 解主任发表演讲 – GEI 2009 解主任面向公众介绍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以及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的政策、已做出和正在做出的努力等内容。他表示希望中美能携手共同推进气候及能源合作以及对话。 参议员Maria Cantwell演讲表示支持中美能源及气候合作 – GEI 2009 美国参议员Maria Cantwell作为美国参议院能源与自然资源委员会能源分会主席随后也发表了演讲。 来自于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美国政府部门、大学和基金会的100多位各界人士参加了此次活动。 这次活动是GEI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支持中美气候变化非正式对话(二轨对话),主要有CEIP专家参加,并得到布莱蒙基金和洛克菲勒兄弟基金的支持。 CEIP总裁Jessica Mathews女士,GEI执行董事金嘉满也表达了对这次活动的合作和感谢的希望。 中美气候变化非正式对话(二轨对话)旨在加深美国公众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认识,并进一步加强中美气候变化对话与理解。 气候合作潜在领域 中美省州级合作 解主任建议中美双方应该加强各个层面的交流,除两国政府间的交流外,还应包括中美省州级之间的合作。 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合作... Read More
GEI为斯里兰卡引进沼气池可再生能源技术
斯里兰卡,2009年2月6日–斯里兰卡财政部外资司和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的代表近日就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斯里兰卡沼气项目对斯里兰卡的农村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2009年2月6日,“GEI斯里兰卡沼气项目总结与发展会议” 在斯里兰卡召开。 “GEI斯里兰卡沼气项目总结与发展会议“上 – GEI 2009 会议除了对项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祝贺外,还对项目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斯里兰卡财政部外资司、斯里兰卡畜牧业部、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以及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均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2009年2月,斯里兰卡财政部外资司已经向中国驻兰卡大使馆提交了关于中国对兰卡沼气项目援助600万美元的申请。如该申请得以批准,预计将能为兰卡新增建沼气池5100口。 斯里兰卡畜牧业部常秘Senaratne先生首先向与会代表介绍了沼气项目形成的过程,畜牧业部如何与GEI进行合作,以及目前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项目成就 自2008年5月项目开始实施以来,GEI项目组与斯里兰卡畜牧业部友好合作,协调配合,截止2009年1月,在斯里兰卡全国9个省份中的5个省进行了沼气修建的系列培训,共培训当地技术人员23名,修建沼气池56个,圆满完成了项目目标。 项目实施受益村民为项目官员举办特殊活动 – GEI 2009 各方评价与支持 金嘉满女士(左三)与项目成员以及斯里兰卡合作方 – GEI 2009 斯里兰卡畜牧业部常秘Senaratne先生就GEI项目组在遇到项目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的困难时,所表现出的执着热情给予了高度评价和由衷的感谢。... Read More
GEI为钢铁行业引进节能减排新模式
北京,2008年9月27日–今天,一个倡导以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的中国非政府组织——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为中国钢铁行业带来了节能减排的新模式和新契机。 为帮助中国钢铁冶金行业节能减排,谋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GEI于2008年9月27日组织召开了“中国冶金行业能效投资市场化工具开发项目研讨会”。 GEI执行主任金嘉满解释该模型旨在实现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的目标,为行业提供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方法。金主任在发言时说到: 钢铁行业作为国家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户’,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自2004年成立之日起就关注中国工业领域的节能项目,目前已成功开发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具有先进理念的融资管理商业运作模式,并在水泥行业试点成功。” GEI开发的这种新型融资管理商业运作模式,主要是以能源服务公司(ESCo)为运作方式,清洁发展机制(CDM)为融资手段,在行业内将多个节能小项目打包规模化操作。 专家见解 清华大学的王彦佳副教授首先就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做了发言; 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源富向大家介绍和推荐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即ESCo模式; GEI能源与气候变化项目官员陈世平则具体介绍了GEI在水泥行业能效投资的项目、清洁发展机制,以及钢铁行业能效项目实施的可能性等. 企业展示 此外,参会的北京中日联节能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大连易世达能源工程有限公司等节能技术领先企业,分别就干熄焦、变频器、余热利用等节能技术进行了具体展示。 参加此次项目研讨会的不仅有钢铁企业,还有投资商、技术方以及相关机构。此次会议为各方搭建了一个中国冶金行业能效投资市场化的商业平台,为各参与方提供了合作共赢的新机遇。 下一步,金主任强调将向钢铁行业推动该模式 “在对冶金行业能效投资市场进行调研后,我们希望给‘能耗大户’钢铁行业也推荐介绍这种新的融资模式,帮助他们谋求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有效结合的新途径,实现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