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he Wang

绿化保护地球,助力10年700亿棵树承诺|GEI联合多家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发布倡议

为全力动员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绿化保护地球共同行动,支持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在瑞士达沃斯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提出的“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宏伟目标,同时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等三十余家长期关注和投入环境保护的中国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在2022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发出《支持绿化保护地球,助力中国贡献全球环境治理》的倡议,呼吁环境社会组织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化保护地球行动;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和环境智库等增加对自然的投资投入,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创新;强化公众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讲好中国民间环保故事;多方合作,不断提高科学植树和绿化水平,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图片来源:Freepik.com 在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作出力争10年700亿棵树的表态,体现了中国保护地球、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以下为联合倡议书全文 ↓↓↓ 支持绿化保护地球 助力中国贡献全球环境治理中国部分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联合倡议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出席瑞士达沃斯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在“保护我们的星球和人类”的利益攸关方对话会上宣布,中国将积极响应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植万亿棵树”领军者倡议,力争10年内植树700亿棵,绿化我们的地球、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增强森林碳汇。随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办新闻发布会,就此目标进行了详细解读。 在2000年至2017年的17年间,全球新增绿化面积中约四分之一来自中国的基础上,中国政府作出力争10年700亿棵树的表态,体现了中国保护地球、努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作为长期关注和投入环境保护的中国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同,并愿意全力动员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绿化保护地球共同行动,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为此,我们发出如下倡议: 1、响应和支持中国政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以过往工作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基础作出的这一重要承诺。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日前发布一份最新报告《2022年前沿报告:噪音、火灾和物候不匹配》(Frontiers 2022: Noise, Blazes and Mismatches),警告气候变化的速度太快,以至于许多动植物物种无法适应,已对物种的生存能力和粮食生产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s),既是领军者倡议的核心内容,也是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九大领域之一, 是我国构建和实施双碳“1+N”政策体系的一部分,更是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协同增效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欢迎和支持中国政府持续加大绿化保护地球的力度,进一步推进NbS的主流化,保护和恢复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努力实现中国气候变化的自主承诺。 2、积极发挥社会组织桥梁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绿化保护地球行动。 社会组织,特别是环境社会组织是中国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者,是推动多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创新的桥梁和催化剂。在去年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上,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牵头组织了“NGO平行论坛”,发出倡议:到2030年筹集25.5亿元人民币,协助国家有效保护和管理1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的承诺,引起国际社会巨大反响。这些承诺将动员社会资源,在更广泛的区域开展物种和栖息地保护、生态廊道建设、退化生态系统修复、能力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等实际行动,都将会直接或者间接贡献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气候变化协同增效的承诺目标。我们愿意继续开展绿化中国保护地球的政策研究和落地实践,为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生态保护及气候应对搭建平台,大力促进各方为此投入资金、技术和其他资源,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3、大力动员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和智库等增加对自然的投资投入,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创新。 全社会各类企业和金融机构,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我们愿意通过科学研究、政策咨询、提供工具和专业技术等方式,动员和协助各类国营企业和私营部门增加对自然的投资,参与生态修复,开展低碳发展规划,创新绿色技术,实现绿色生产和经营转型,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生态经济,包括与植树和森林养护相关的绿色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各种经济体共同参与相关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在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不同规模的植树造林、恢复自然生态的多种活动,绿色生态经济正在逐步形成,为全国自然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好转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将呼吁和动员更多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投入与绿化中国相关的低碳绿色发展创新行动。...
Read More

地球是我们,也是它们唯一仅有的家园

我们在格聂安装的红外相机 自我们在格聂安装红外相机起 我们便在这“秘境之眼”中 监测到了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有快乐出游的白马鸡 有表情管理失败被抓拍的雪豹 也有结伴出行的狼同伴 这些记录 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 也让我们亲身体会到 生态环境改善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 原来,我们的默默守护 真的可以换来它们宁静、幸福的生活 今天(5月22日)是生物多样性国际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该主题传达了这样的信息:生物多样性是我们能重建更美好的家园的基础,涉及以生态系统为本的气候办法和针对气候、健康问题、粮食安全、水安全以及可持续生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联合国表示,各国政府今年将商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出明确而可衡量的目标,确定强有力的实施手段,从而使生物多样性在2030年之前走上恢复之路。 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格聂,一年四季都很迷人 摄影:汪堆 2022年3月29日,为期两周半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 COP15)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三次会议(OEWG-3)于瑞士日内瓦落下帷幕,这是继2021年昆明第一阶段会议后《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的首次线下会议。 作为CBD COP15非政府组织平行论坛的联合主办方之一,GEI与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及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核心成员持续参与了COP15系列会议的跟踪,同时以观察员的身份在线参与了OEWG-3的会议全程,并将持续跟进OEWG-4和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进展。...
Read More

糟糕,我在海里看到了“幽灵”?

渔具大致分为三种: 1)被遗弃的渔具:指渔具操作者或所有者本可以控制或回收这些渔具,但因不可抗拒力或不可控的原因,故意将渔具遗留在海上; 2)丢失的渔具:指渔具操作者或所有者无法找到或是难以回收的网具,最终导致渔具丢失; 3)其他方式丢弃的渔具:指渔具操作者或所有者没有做任何回收的努力或直接将渔具丢失在海上 。 为什么会产生幽灵渔具? 1) 若渔民做作业过程中,渔具被海底的障碍物挂住,如船锚、沉船、礁石等等,渔具就可能会丢失。 2) 与其他船只的渔具缠绕在一起(渔具冲突)、或者遇到暴风雨、或强烈的洋流都可能造成渔具丢失。 3) 如果在岸上没有处理设施或者在非法捕鱼的情况下,渔民也会在海上处理掉损坏的渔具,并有可能将其随手丢弃在海洋中。(如下图) © ghostgear.org 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6%渔网、9%捕鱼陷阱及29%「延绳钓具」(longlines)因丢弃、遗失等理由,成为残留海洋的污染物。“幽灵渔具”这双隐形的魔爪不断伸向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甚至人类。在海洋中,这些“幽灵”犹如无形杀手,时刻影响着你、我、它。 啊呜呜…! 我要喘不过气了!! 啥?! 这盐里怎么有股怪味… 随着时光的推移,幽灵渔具最终会分解成微塑料颗粒,散布在海洋的各个角落。从海岸线、地表水、到海床沉积物,从北极到南极,它们几乎无处不在。最终,它们也会通过食物链回到人类的餐桌,影响人类健康。 韩国仁川大学和绿色和平东亚分部(Greenpeace East...
Read More

魅力金海湾,红树林的艺术人生|中国-东盟红树林儿童绘画作品展:广西站启动!

​2017年4月19日傍晚,习近平总书记映着晚霞考察了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保护区。这里有3,000亩蔚为壮观的红树林,有白鹭齐飞,虾蟹成群,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红树林生态美景。 ✦金海湾红树林美景 2022年4月23日,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和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技术指导下,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携手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管理有限公司、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将中国、泰国、菲律宾、越南、缅甸和印度尼西亚六国的儿童红树林画作带到了金海湾,正式启动“‘我与红树林’中国-东盟儿童红树林绘画作品展:广西站”展览。 我们希望通过向公众展示中国-东盟区域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美景、保护与修复行动和红树林滨海湾社区独特的文化习俗,提高公众对红树林的保护意识。 在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的红色驿站里,立式画墙上展出了来自中国和东盟五个国家小朋友的画作。这些色彩斑斓的图画展示了小朋友们精妙绝伦的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艺术创造力,在小朋友的画笔下,红树林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源:GEI 展览开幕当天,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以及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的专家们,分别为参观者和下村小学的同学们科普了红树林知识以及红树林的“邻居”——海草床。活动现场,大家还亲手制作了红树林书签,并共同欣赏来自了中国-东盟六国的红树林画作。 展览期间,“我与红树林”视频集在红色驿站滚动播放,为所有到访者展示了中国、缅甸、越南、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小画家”的创作过程。 红树林在金海湾书写着它的艺术人生。层层叠叠,郁郁苍苍,红树向世人展露了“与风共舞,与海天辉映,抵御风浪,固淤护滩巩固海岸”的坚韧,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的展览,让更多人认识和了解红树林,并加入我们的保护行列。 部分下村小学的小画家们也来参加了本次活动 图片来源:GEI 图片来源自北海金海湾红树林生态旅游区和GEI

世界地球日|你的行动,联合国看得见

​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海洋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近年来,这些有关环境的词汇频频登上“热搜”,人们也逐渐开始关注,了解和参与这些热门话题。尽管如此,人类共同面临的日益严峻的 “蓝色星球危机”,却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但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唯有全社会参与实际行动,才能扭转地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趋势,为人类创造一个可持续的未来。 GEI印尼项目地的小朋友正在参加红树林种植活动 图片来源:YAGASU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召开,并通过了备受瞩目的《昆明宣言》。作为第一阶段大会的标志性成果,《昆明宣言》强调了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承诺“使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妇女、青年、民间社会、地方政府和当局、学术界、企业和金融部门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攸关方能够充分和有效参与,鼓励他们向《从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自然与人类行动议程》做出自愿承诺,继续为执行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造势”。 图片来源:CBD秘书处 今天是第53个世界地球日。在这个国际性环境节日来临之际,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官网发布专文《创造历史:NGO平行论坛联合倡议的承诺行动提升“自然与人行动议程” (Building Momentum: Pledges Increase to the Action Agenda Following A Joint Call for Action...
Read More

它或许是新冠肺炎低氧血症的“救星”?

​聪明的你或许已经发现了封面图里的玄机, 猜到了本期推送的主角。 对,它就是海豚! 海豚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它们需要用肺呼吸(划重点:后面要考),而不是像鱼一样用腮呼吸水中溶解的氧气。   此时,你的脑海里是否有很多问号?   为什么海豚作为一种海洋动物,却不能随时呼吸?不能在水中自由呼吸的它们,是如何拥有如此强大的游泳和水下生存能力的呢?有着甜蜜“微笑”的海豚,是如何帮助科学家攻克人类医学难题的呢? 实际上,经过五千万年的进化,海豚掌握了许多令人惊叹的能力。今天是世界海豚日,让我们一起来聊聊这种高智商海洋生物吧! 震惊!海豚从来不睡觉? 因为海豚需要用肺呼吸,所以它们每1-2分钟就需要浮到水面,将呼吸孔透出水面呼吸。与人类和其他陆生动物不同,海豚每一次呼吸都是有意识的,而不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意识行为。那么你可能会问,万一海豚睡着了,忘记呼吸了怎么办? 盲生,你发现了华点。 其实,海豚从出生开始就不睡觉,或者说它们只单独休息左脑或者右脑。在左脑休息时,它们的右脑保持着清醒,从而保证它们可以随时浮到水面呼吸。同理,右脑休息时,左脑是清醒的。 近期的基因学研究显示,海豚与其他海洋哺乳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褪黑素!褪黑素是人类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在人体里起着重要的促进睡眠的作用。而没有褪黑素的小海豚,是从来不会犯困的呢!                ...
Read More

傍水而生,我们在印尼种下的“希望之种”

​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冬季格外漫长。 我们渴望从“寒冬”中苏醒,去迎接春日暖阳,去拥抱自然美好。阳光、沙滩、浪涌澄澈、椰林飘香……关于海的一切,都令我们心驰神往。 1882年,莫奈前往普维尔(Pourville)的小渔村。在这里,他摆脱了生活和事业的压力,再次爱上了光与影的世界。 《普维尔悬崖散步》,克洛德·莫奈,1882 三毛在《一定要去海边》中记录到自己与大自然撞个满怀的瞬间:“海,在会车转弯的地方突然出现,没有防波堤的海岸,白浪滚滚而来。” 那一刻,大海以一种生命的姿态,猝不及防地出现在我们眼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即使大海近在咫尺,我们还是会对这片无尽深蓝满怀期待。因为,傍水之处便是希望诞生之地。                                ...
Read More

守望自然,我们在缅甸筑起一面抵御风浪的“墙”

2008年,缅甸遭遇了历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特强气旋风暴纳尔吉斯(Very Severe Tropical Storm Narigis)。风暴造成近8万人死亡、5.5万人失踪。但在一个沿海村庄, 380公顷红树林显著抵抗了风暴的袭击,大大地降低了风暴造成的死亡率,300名居民中有7人罹难。 图片来源:Matt Curnock/Ocean Image Bank 面对当今最严峻的气候环境挑战,外表奇特的红树林可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把好手。在沿海地区,红树林是活的海堤,它们生长在陆地和海洋的过渡地带,不仅可以防风消浪、净化海水、固碳储碳,还能维持生物多样性,是海岸带经济和粮食安全的天然保护屏障。 1.5公里宽的红树林 可以将波高0.75米的海浪消减到0.05米[1] 为此,GEI通过积极探索社区参与红树林保护的模式,推动东盟红树林国家社区自主参与保护,同时提供基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正与缅甸森林协会(Myanmar Forestry Association, MFA)合作,在缅甸南部Tanintharyi地区开展推动社区协议保护机制的落地示范项目。   🌲 开展红树林调研 保护极危红树 🌲 我们的项目地位于缅甸的南部德林达依省伯劳镇,拥有丰富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栖息于此的野生动物。然而,由于农业的扩大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红树林面积大量减少。为了了解当地的红树林状况,我们在Kanti、Pyin Bu...
Read More

世界野生动植物日|荣誉在身,我们将继续守护自然与濒危物种

GEI关于中国环保公益机构“走出去”政策建议获得表彰 日前,我单位参与完成的《关于支持中国环保公益机构“走出去”的建议》被评为民进中央2021年度参政议政成果一等奖,该建议得到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的来函感谢GEI对民进中央参政议政工作的支持,并为参与此项工作的金嘉满、彭奎、季琳、任鹏授予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 长期以来,GEI致力于利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建议解决环境问题。目前,我们已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16个国家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能源气候变化、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海洋保护等政策研究和落地实践,先后向中央和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东南亚、非洲等地区的国家政府提交了关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社区协议保护与生态服务型经济、中国企业境外可持续林产品贸易投资指南等系列政策建议,促进相应环境政策的改进和完善,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智库的功能,为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贡献智慧。                                      ...
Read More

You are donating to : 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Fund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10 $20 $30
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s)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 (including this payment) *
Name *
Last Name *
Email *
Phone
Address
Additional Note
paypalstrip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