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Che Wang

珍爱湿地,守护未来|GEI将主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边会

2022年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大会)在湖北武汉和瑞士日内瓦同时举办,会议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我国首次承办该国际会议,中国作为COP14主席国全面领导公约事务。 11月5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 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致辞。 图片来源:新华社 11月12日,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将携手国际鹤类基金会(ICF)、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保护国际基金会(CI)和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RIEL),共同举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跨区域湿地行动:连接人、物种和栖息地”主题边会。 本次边会将聚焦跨区域湿地保护行动,分享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大洋洲等区域的跨区域联合保护优秀实践和案例,包括:东亚–东南亚社区湿地保护最佳实践,鹤类迁徙路线上的协同保护,湿地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案例等。届时,会议将邀请政府机构、公益组织、研究机构、学校和社区、企业等利益相关方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构建湿地物种和栖息地保护合作行动机制,搭建跨区域湿地保护协作平台和网络,实现人、物种和湿地栖息地保护的有效连接。 图片来源自《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

你我携手,为海行动|GEI成功举办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分论坛

2022年10月28日–30日,2022年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在江苏南通如东县举办,并在北京、厦门和深圳设置了分会场。本次论坛的主题为“海洋公益的未来十年”,论坛邀请了来自政府、科研院校、公益环保机构、企业、社区代表等多方共同探讨未来十年海洋公益的发展。 图片来源:第四届海洋公益论坛组委会 本届论坛由自然保护公益伙伴计划秘书处作为指导单位,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UNDP–GEF–GSP)联合主办,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承办。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作为支持方参与了本届论坛的主论坛,并与SEE基金会联合主办了“为海行动——海洋保护的社区力量”分论坛。 分论坛以“为海行动”社区参与保护为主题,邀请了海洋保护专家学者、受计划资助NGO和科研院校代表,共同探讨社区在可持续渔业、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中的重要性,以及基于社区的海洋保护的未来发展方向等。  论坛北京分会场 图片来源:GEI GEI全球环境创意基金办公室主任、海洋专项基金负责人赵文娟女士介绍了“为海行动”计划的基本情况。“为海行动”第一期一共支持了16家海洋保护机构开展项目,项目领域包括:可持续渔业与社区发展、关键生态系统和关键物种保护;项目地涉及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河北省等地区。目前,第一期项目正在有序开展中,GEI也在探索海洋专项基金未来的战略方向。 图片来源:GEI 随后,SEE基金会海洋保护项目经理张晶代表SEE基金会进行了致辞。他表示,“为海行动”是GEI和SEE基金会共同启动的赠款计划,旨在支持并推动中国海洋保护NGO在关键、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提升中国海洋保护公益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 图片来源:GEI 主旨发言环节,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副院长钱卫国先生,介绍了可持续渔业发展的战略方向及NGO和社区参与的机遇。他指出,目前社区参与可持续渔业主要以渔业经济专业合作社和渔业民营企业的形式,但面对组织机构不完善、人才能力不足以及扶持政策不足等内部和外部问题。因此,需要NGO介入,通过开展能力建设、合作社机制建立、建立示范性渔业组织等工作,帮助社区更好地参与可持续渔业。 图片来源:GEI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珉女士以《关键物种及其栖息地和NGO与社区参与的机遇》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她认为关键物种、栖息地、NGO和社区四个因素是互相紧密相关的。关键物种数量的下降和栖息地的破碎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因而减弱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导致社区无法获得服务。因此,NGO作为桥梁,应起到连接社区参与关键物种和栖息地的保护作用。 图片来源:GEI 社区参与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实践 来自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的刘明杰先生、惠州大亚湾蓝色海湾的路小轩女士、华侨大学的李裕红女士以及海南师范大学的张婷女士,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在“为海行动“计划下开展的关于社区参与关键生态系统和物种保护实践”的项目工作。 中科院海洋所开展的黄渤海海草床修复项目在渤海湾东北部研发了根状茎绑石修复法,完成了10万株海草的移植工作,预计在一二期工程后修复7.8公顷海草床。项目还建立了由当地渔民组成的海草修复团队,在提升渔民保护意识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 惠州大亚湾蓝色海湾则开展了社区参与红树林保护项目。2020年起,蓝色海湾开始组织志愿者在大亚湾红树林破碎化的近岸海域种植红树。此外,协会还自己培育红树树苗,成立了以科普为主,种植为辅的苗圃基地,招募社区亲子家庭参与认养红树胚轴的活动。 华侨大学开展了社区参与闽粤鲎保护行动。机构在湛江硇洲岛、福建泉州晋江创建了闽粤鲎保护社区,并开展能力建设培训,开展科普工作。同时,机构还组织志愿者在塘东村的触角沙滩参与潮间带幼鲎放流,增加鲎种群数量。 海南师范大学将项目重点放在了社区渔民参与海龟保护的活动中。他们配合政府部门积极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参与海龟产卵场巡护,开展繁殖期记录和监测。在巡护期间,社区渔民也会定期清理海滩垃圾,参与海龟救助救护,并协助标记产卵雌龟、产卵场勘测等科研工作。 社区参与可持续渔业发展实践 可持续渔业的发展,对海洋健康和海洋保护工作至关重要。本次分论坛邀请舟山蓝海公益服务发展中心的陈莉莉女士和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的房璐女士,分享他们在可持续渔业方面的探索。...
Read More

“你我皆自然: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昆明开幕!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中国和非洲有着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中非携手开展自然保护,是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携手非洲野生动物基金会(AWF),在昆明、北京两地举办“中非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宣传活动”,通过野生动物摄影图片展、专家讲解和研学活动等形式,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提升公众对野生动物的科学认知,促进中非民间交流和友谊,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做出贡献。 镜头中的和谐共生 作为系列科普宣传活动(昆明站)的重要组成部分,“你我皆自然: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将于2022年10月29日至12月31日在昆明动物园内展出。 参展作品选自2021年首届“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大赛”的获奖摄影作品,共79幅。这些作品从全球50多个国家9,000多幅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展现出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感。从非洲豹到大猩猩,从乞力马扎罗到南非外海,从保护英雄到志愿者,我们将为你呈现自然最波澜壮阔的一面。 一头大象正在“偷窃”厨房里的食物 本次参展的作品之一,展现了马拉维卡松古国家公园的日常 图片来源:Gunther De Bruyne(比利时) “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大赛”以已故的非洲领导人和坦桑尼亚前总统本杰明·姆卡帕阁下命名,以纪念他对非洲自然保护的杰出贡献。展览欢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年龄、文化和经验水平的摄影师进行创作。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震撼人心的获奖摄影作品以及它们背后的故事,并希望更多人参与记录和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 你我皆自然 本次摄影展以“你我皆自然”为核心,充分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远景。展览分为不同主题,包括野生动物及自然和谐之美、野生动物保护者故事等,结合昆明动物园的景观区域特点,展览分为室内、室外两个部分。室内展馆将循环播放相关影音资料,通过营造不同的感官体验,引领观众走进非洲,走进自然,切身体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 10月29日,“你我皆自然:姆卡帕非洲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开幕式在昆明动物园隆重举行。届时,我们将邀请来自政府部门、大学和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和公众代表参加,共同见证自然之美。 我们皆属于自然。 图片来源:Vittorio Ricci(意大利) 封面图来源:Hong Chen

“为海行动”中期项目进展|你我携手,共赴蓝色未来

2022年3月,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共同启动“为海行动”赠款计划。“为海行动”聚焦中国海洋保护领域,支持并推动中国海洋保护NGO在关键、重点领域的发展,同时提升中国海洋保护公益组织的能力和影响力。 在本次“为海行动”中,GEI共支持了9家海洋保护机构,并成立了海洋专项基金对项目进行管理。项目领域主要涉及可持续渔业与社区发展、关键生态系统保护和关键物种保护,项目涵盖广东、海南、福建、浙江、河北省等。项目伙伴来自国内的科研院校、非政府组织与公益机构。虽然研究背景和专业不尽相同,但大家怀揣着共同的蓝色理想,经过半年的工作,各自的项目已经初见成果。 一、关键生态系统保护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珊瑚礁生态保护新媒体科普体系构建及推广 组织“珊瑚礁生态保护海洋科普志愿者培训”主题讲座,共计48人参加培训; 完成《基于SWOT分析法珊瑚礁生态保护新媒体科普大众参与意向调查》报告。 阳江市漠阳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红树林保护课件试讲演练和修订 在程村镇中心小学莲花分教点开展红树林保护课堂1次; 在程村镇中心小学开展红树林保护课堂1次; 联动市生态环境局阳西分局、珠海对口帮扶驻程村镇工作队、程村镇政府,在程村镇中心小学开展“世界海洋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红树林湿地保护校园科普活动1次 联合程村镇双百社工站,组织了市区12个亲子家庭以及程村镇中心小学红光分教点49名学生在程村镇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开展“益起牵手,绿色未来”红树林生态研学行动。 在程村镇中心小学红光分教点开展红树林保护课堂1次。 广东海洋协会 珊瑚礁生物分类、监测及保护知识培训班 确认培训班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初步确定授课老师; 完成《南海珊瑚礁生态调查技术手册》初稿的编写工作。 平潭县环保志愿者协会 在平潭海岸线(坛南湾)建自然学校 完成自然学校选址,并成功签约; 自然学校运营团队组建完成;...
Read More

保护九龙江口红树林,守护世界的生命线

红树林是地球上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它为迁飞鸟类提供气息和觅食之所,同时也为沿海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资源和安全保障。然而,人类的生产活动正在导致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目前,约有360万公顷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消失,占全球红树林面积的20%。 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图片来源:GEI 我国红树林天然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及香港、澳门和台湾等8个省区。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红树林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近30个,占全国现有红树林面积的74.8%。 2022年,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携手哈啰、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启动浮宫红树林修复行动,修复了福建龙海九龙江口省级自然保护区内的6亩红树林。 红树大多生长在陆地与海洋间的滩涂地区 图片来源:GEI 为了宣传红树林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民众对红树林的关注,2022年9月21日,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哈啰和GEI共同举办了“哈啰浮宫红树林种植体验”活动. 活动邀请了福建省海峡资源环境交易中心业务总监李健先生、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中和运营中心徐可先生、哈啰行业研究院主任刘芳,以及来自哈啰的9位志愿者,共同体验红树种植和修复工作。 “为了那片海,碳路者在行动” 图片来源:GEI 浮宫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九龙江口红树林的基本情况。九龙江口区域曾经广泛分布红树林,但由于当地水产养殖、海岸开发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原因,导致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退化。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下,这里的红树林正在一点一点地恢复。此外,他也向大家详细科普了红树林的重要性,特别是它在消灾减灾,提供栖息地和食物,以及固碳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 林业站工作人员薛志勇正在向大家介绍红树林 图片来源:GEI 了解了种植体验注意事项之后,大家更换好装备,正式开始了一天的体验。 红树是胎生植物,一般直接在母树上发芽;树芽成熟后,会掉落到松软的泥滩上,随即生根定植。没有扎根的树芽会漂浮在水上,蛰伏超过一年时间,直到抵达适合的生长地点才会在泥土中生根。为了提高红树种植的成活率,我们这次使用的是已经在苗圃中培育的红树幼苗,以秋茄为主,是中国红树林修复中较为常用的品种。本次活动,志愿者们一共种植了280棵红树幼苗。 志愿者正在分发红树幼苗 图片来源:GEI 红树林种植地泥泞不堪,几乎寸步难行。走了不到10米,淤泥就已经淹没了大家的膝盖。但志愿者们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任由淤泥沾满双手双脚,在烈日之下,小心翼翼地将一颗颗红树幼苗插进泥土中。 志愿者们正在体验红树种植 图片来源:GEI 除了种植红树,志愿者们还清理了种植区内的“恶霸”——互花米草。互花米草是外来入侵植物,具有强大的繁殖力,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它们与红树林是竞争关系,会阻碍红树林生长,严重时甚至能造成红树林的死亡。清理互花米草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因此这项活动也被称为“打怪兽”。...
Read More

非国家主体参与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生物多样性简报》第十四期

“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不会限制发展,这种‘矛盾’是因为我们把注意力和决策集中在短时间内的经济成本上与收益上。但是生物多样性完整是自然环境条件稳定的前提,是保障我们在更长的时间尺度上可以持续地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随气候变化带来更多自然灾害的未来,我们寻找应对与适应变化的解决方案的来源。当我们在筹划百年或是千年大计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这蓝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看得远,落得实,便可长久繁荣。”——李彬彬,昆山杜克大学环境研究中心,环境科学助理教授 图片来源:Lonely Planet 如何利用生物多样性成为经济发展的一部分,是当前《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工作重点之一 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2022年6月21至26日,“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GBF)不限成员名额工作组第四次会议(OEWG–4)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本次会议共有来自156个国家的1300名与会者,253个组织的代表。 会议对于GBF案文的4个长期目标和23项行动目标都有讨论和推进,尤其是在保护、可持续利用和惠益共享的一些基础目标上进行了讨论,更是在资源数字序列信息的相关讨论上取得长足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源调动、执行机制、生物多样性资金和30x30的陆地和海洋保护目标仍有重大分歧,各方仍需努力。在关于气候与生物多样性在减缓和适应上的协同、以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性别、青年、当地社区、土著居民议题上,也都取得了进一步共识。 图片来源:Earth Negotiations Bulletin – IISD 世界环境日 2022年6月5日,瑞典政府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合作举办2022 年世界环境日。2022 年是自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以来的 50 周年纪念——即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该会议促成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成立,并将每年的6月5日设立为世界环境日。 2022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 “只有一个地球”(Only One Earth),强调我们亟需通过政策和自身选择推动变革,践行更清洁、更绿色的生活方式,确保与自然和谐共生。“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斯德哥尔摩会议的座右铭,这一主题突出了地球的脆弱性,旨在提升公众认识,强化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观念。 图片来源:Republic World 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筹备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将于今年12月7至1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将组织非国家主体与政府代表、COP15执委办及CBD秘书处等进行一系列的交流对话,以了解中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需求、组织安排和行动,为中国民间机构和企业参加12月蒙特利尔会议制定联合行动计划,配合中国更好地发挥主席国的作用。 2022年8月12日,GEI联合中华环保基金会联合主办“非国家主体利益攸关方参与CBD COP15对话交流会” 图片来源:GEI 2020年2月4日起, GEI暨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 发布《生物多样性简报》, 定期整理并分享国内与国际社会 在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和话题上的声音与行动, 此前已发布十三期。 长按下方二维码or点击阅读原文,...
Read More

从昆明出发:非国家主体踊跃参与CBD COP15对话交流

2022年8月12日,“非国家主体利益攸关方参与CBD COP15对话交流会”在北京渔阳饭店举行。本次会议由《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CBD COP15执委办指导,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是GEI 联合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联盟机构,助力中国非国家主体如何参与CBD COP15及全球环境治理的系列行动之一。会议为中国非国家主体的社会组织、国际机构、商业企业等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政府部门及国际社会各方交流和对话的机会,帮助大家交换和分享最新信息,为中国非国家主体积极筹备COP15二阶段会议提供支持。约60位国内外不同利益攸关方代表线下参加了本次交流对话,40余位代表线上参与,超过300人在直播平台上进行了观看。 生态环境部生态司蔡蕾副司长、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行动议程领军人物、秘鲁前环境部长Manuel Pulgar先生,以及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的徐光理事长,为上午的会议进行了开幕致辞。会议围绕“COP15二阶段会议进程和非国家主体参与机会”“关于COP15二阶段会议相关情况介绍和建议”“社会组织参与COP15二阶段会议的准备”展开,由GEI彭奎博士进行主持。 蔡蕾副司长(中)正在进行会议致辞 CBD秘书处代表Ulrika Nilsson女士对今年年底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的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进行了介绍。随后,彭奎博士对中国的非国家主体在过去3年来如何积极开展COP15系列活动,包括去年成功举办的COP15 NGO平行论坛,以及如何筹备参与二阶段会议进行了详细展示,并回答了各方代表的提问。 Ulrika Nilsson女士详细介绍了COP15二阶段会议的筹备工作 下午的会议,由中华环保基金会房志副秘书长和北京大学吕植教授分别主持。会议围绕“社会组织、企业参与COP15二阶段会议的活动计划”“GBF谈判最新进展介绍”“国际机构对2020后GBF文件立场交流”“下一步工作行动”等议题展开,各利益方就CBD COP15第二阶段会议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中国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办公室的罗茂芳博士,对《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GBF)谈判的最新进展情况进行介绍。随后,IUCN中国代表处的杨方义主任和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代表徐欣先生,分别阐述了国际机构对2020后框架文件及谈判争议点的观察和立场。 GEI、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中华环保联合会、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TNC、自然之友、农民种子网络、友诚基金会、野声、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RI、北大林肯中心、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等各个社会组织代表,就如何参与COP15二阶段会议以及当前的活动筹备计划工作,进行分享和交流。 GEI彭奎博士正在进行社会组织参与COP15行动演讲 在企业交流对话环节,华泰证券、三峡集团、乐活LOHAS杂志、万科基金会、开云集团、汇丰银行等企业代表围绕COP15的话题、活动计划及行动方面进行了分享。 未来,GEI还将继续组织“中非生物多样性科普展览”“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COP15行前会”“非国家主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自主承诺”等系列活动,并协调组织国内社会组织和商业伙伴,参加今年12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的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二阶段会议。 扫描下方二维码...
Read More

你我携手,为海行动|项目分享交流会

2022年7月15日,由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海洋保护资助项目——“为海行动”召开了第一次项目分享会。十余家环保机构齐聚一堂,分享各自海洋保护项目的重要进展。 会议由GEI的赵文娟与SEE基金会的张晶共同主持,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仲崇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进行总结点评。根据项目方向的不同,分享会分为可持续渔业&社区发展、关键生态系统保护与关键物种保护三个板块。 可持续渔业&社区发展 板块一的项目主要关注可持续渔业、渔民生计与渔业社区发展。 来自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夏丹女士,介绍了智渔与海南潭门渔民合作社共创的基于本土生态和文化的休闲渔业模式。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海研会)的刘乐彬女士分享了青岛海研会在江苏开展的滨海湿地生计渔业调研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舟山蓝海公益发展中心的陈莉莉老师介绍了蓝海公益发展中心为舟山渔民创办的生态共富研习社。 关键生态系统保护 板块二中的项目关注关键生态系统保护,涵盖珊瑚礁、海藻床等重要沿海生境,保护方法既有海藻床修复、海草播种等专业手段,又有净滩、环境教育等大众参与。 图片来源:Ventura County Coast 广东海洋协会的灵芝女士介绍了珊瑚礁监测及保育公民科学家培训班,分享了课程计划和生态调查技术手册。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梁晓婷老师介绍了珊瑚礁生态保护新媒体科普体系的构建以及推广的相关进展。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徐少春老师介绍了黄渤海典型渔业生境——海草床的生态修复研究和示范。 大连海洋大学的付晚涛教授分享了盐田播种海草的相关技术和滨海湿地的保护进展。 此外,惠州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的路小轩女士,介绍了蓝色海湾在惠州本地开展的海滩垃圾清理与公众科普宣传活动——为海行动,见“圾”而动。 阳江市漠阳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徐婷婷女士分享了在阳江市程村镇开展的湿地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项目。 平潭综合实验区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毛秀娟女士介绍了在平潭坛南湾建设的自然学校。 关键物种保护 板块三中的项目关注鲎、海龟、中华白海豚等重要物种的保护工作。 华侨大学的颉晓勇教授介绍了闽粤鲎关键栖息地识别与保护行动。...
Read More

活动回顾|天府之国与海岸卫士

2022年6月25日,由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主办,方所成都店、自然圣境、鸣溪自然工作室承办的“我与红树林——中国-东盟儿童红树林绘画作品展”在成都顺利举办。本次画展得到自然资源部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特别支持。 图片来源:GEI 本次展览的绘画作品选自2021年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举办的“中国-东盟儿童红树林绘画比赛”,作者是来自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的4至14岁少年儿童。这些纯真、质朴、充满童趣又富有创造力的笔触,展现了中国-东盟地区青少年儿童对红树林最真挚的热爱,从不同角度为观赏者呈现出了红树林的秀美与生命力。 大朋友与小朋友正在欣赏画作 图片来源:GEI “我与红树林”画展此前已在昆明、北京、北海与厦门进行了巡展,这次来到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成都,“我与红树林”画展希望可以为西南内陆地区的公众展示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美景、红树林滨海社区独特的地理风貌、东南亚国家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中国-东盟国家开展的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幕式当天,超过20个成都的亲子家庭参加了GEI主办的特别活动。通过红树林科普、红树林绘画以及趣味观展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红树林的生态与保护知识。此外,参加活动的家庭还分别领取了一个“红树宝宝”(秋茄胚轴)。待它们发芽后,这些红树宝宝将被带回它们出生的海边,继续成长,守护沿海社区的安全。 小朋友们正在跟随专业老师进行红树林绘画制作 图片来源:GEI 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是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植物群落,被誉为“海上森林”、“海岸卫士”。它不仅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也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海洋自然解决方案之一。 中国-东盟地区是全球红树林最主要的分布区域之一,有着世界上约33%的红树林。红树林形成的生态廊道,为红树林中的动植物、迁飞鸟类提供栖息、觅食之所,同时也为沿海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生活资源和安全保障。然而,人类的生产生活正在导致红树林面积不断减少,全球红树林面积正以每年21,200公顷的面积在减少,东盟各国的红树林也正在以每年0.25-20%不等的速率退化,红树林保护与修复刻不容缓。 我们为大家展示了生活在红树林里的动物和植物 图片来源:GEI 本次画展于6月25日至7月10日在方所成都店进行展出,我们希望通过青少年儿童的画笔,提高公众对红树林保护的认识和理解,一起守护红树林,守护这道最具生命活力的滨海风景线。 图片来源:GEI

染“血”的快递:非法野生动物贸易的野蛮真相

“2019年6月17日21点37分” “对面船只,停船接受检查!重复!停船接受检查!” 凄厉的警报声在闽粤交界海域响起。8艘满载300多名缉私队员和海警的舰艇,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向着一艘鬼祟前行的“渔船”发起冲锋。 “2019年6月17日21点40分” “报告指挥部,我方顺利登船,机舱副油仓发现走私物品!” 夜幕笼罩下的海上,11名嫌疑人人赃并获。缉私队员在机舱副油仓中,寻获14个黑色尼龙行李袋,里面有犀牛角145块、总重250公斤。 这是厦门海关“忠诚1905”案件的告破抓捕当夜的真实情形。 图片来源:搜狐 “链条化”、“集团化”、“隐匿化” 数据显示,非法野生动物犯罪的年均市场规模超过200亿美元(约1370亿元人民币),是仅次于毒品、枪支和人口贩卖的第四大非法贸易。以中国为例,由厦门海关牵头侦破的“忠诚1905”案件,共查获犀牛角145块、250公斤,创全国海关单次查获走私犀牛角数量之最;由福州海关牵头侦破的“使命1901”案件,涉案案值近10亿元,创全国海关查获走濒危物种走私案值之最。 近年来,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呈现出跨境、跨国的趋势,同时产生了一些新变化:数量更大、案值更高、种类更多。此外,不法分子的专业协作程度也越来越高,为各国打击非法野生动物犯罪制造了新的难点。 一排排整颗象牙、一张张虎皮豹皮、一袋袋穿山甲鳞片和象牙首饰……关于野生动物非法贸易,你脑海中首先出现的可能会是这些壮观、甚至触目惊心的走私物品查获图。 江门海关开展代号“NJ-417”打击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走私专项行动 图片来源:黄志刚 然而,犯罪组织都是通过大型车辆、集装箱渡轮或者飞机,将非法野生动物走私贩运到中国来的吗?事实并非如此。 通过“裁判文书网”,我们对近五年在我国发生的涉及跨境野生动物非法贸易的犯罪案例进行了检索和调查。研究显示,从边境小镇偷摸交易,到利用快递、物流等方式实现托运转运交易;从个人交易,到伙伴接应,再到大规模有组织犯罪,走私野生动物入境的方式五花八门,并呈现出“链条化”、“集团化”和“隐匿化”等特征。 跨境、跨区域共同合作由于走私途径呈现出错综复杂之势,解决与打击跨境野生动植物贸易与犯罪也并非一件易事。因此,打击跨境野生动植物贸易,需要我国与周边涉及跨境走私供应链的国家的共同努力。 支持我国与周边国家野生动植物主管部门及其它执法部门的有效合作,首先需要分析我国与周边国家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政治经济背景和原因,帮助我国了解周边国家在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与犯罪方面的法规政策,识别重点部门与合作渠道,以发现和推动合作建议的优化。 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项目组在欧盟“支持大湄公河区域、马来西亚及中国民间团体助力打击野生动植物走私及森林犯罪”(Partners Against Wildlife Crime)”项目的支持下,完成了缅甸、柬埔寨两国的《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的政治经济分析》报告。报告从制度因素、结构因素、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等政治和经济因素,分析了缅甸/柬埔寨和中国存在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原因,以及打击非法野生动植物贸易的挑战和机遇。...
Read More

You are donating to : 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Fund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10 $20 $30
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s)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 (including this payment) *
Name *
Last Name *
Email *
Phone
Address
Additional Note
paypalstrip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