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扬帆远航,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
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逐步壮大并开始走上国际舞台。虽然新生的中国民间组织充满活力,但是通往国际舞台的道路却充满挑战。
日前,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携手三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举办了一场关于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座谈活动,与一群热爱中国公益事业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了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问题和现状,分享了自己参与国际事务的经历,同时也展望了中国民间组织的未来。
(从左) 黄思然、 Elizabeth Knup、 张经纬、与范伊伊 – GEI 2017
来自GEI海外投资贸易与环境组的项目官员,同时也是《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报告作者张经纬是本次座谈活动的主持人。在为大家简单介绍了近年来中国民间组织发展现状及相关国家政策后,向在座三位嘉宾提出了关于“中国民间组织是否应该‘走出去’”的问题。
座谈进行中:(左起)张经纬,范伊伊,黄思然与Elizabeth Knup – GEI 2017
中国民间组织是否应该“走出去”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因为这帮助组织自身的发展
Elizabeth Knup, 福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认为,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十分必要的,但现阶段并非所有中国民间组织都需要“走出去”。Elizabeth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国际社会的位置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中国民间组织开始尝试“走出去”。Elizabeth强调,中国民间组织若想“走出去”,必须清楚了解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明确自己在国际舞台上所能扮演的“角色”。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如果组织了解海外市场和社会情况
缅评社微信公众号主编范伊伊向大家分享了她参与缅甸项目的经历。范伊伊从公共事务的角度阐述了她对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理解与看法,并且将她独有的“三步走”原理与大家分享——第一步为确立“走出去”的需求;第二步为派遣人员海外考察;第三步则真正是研究机构和民间组织自身的“走出去”。
中国民间组织应该“走出去”,如果组织与利益相关者有良好的沟通和关系
商道纵横研究员黄思然从中国民间组织与政府、商业企业以及东道国关系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中国民间组织在“走出去”过程中建立良好沟通渠道的重要性。黄思然认为,信息分享和建立信任关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如何取得东道国政府及当地民间组织的信任是中国民间组织在“走出去”时需要着重考虑的方面。
建议
四位不同领域专家为“走出去”时面临困境的中国民间组织开出了几剂良方:
- 沟通渠道的建立
- 准确的角色定位
- 信赖关系的构建
- 无障碍信息获取
- 自身能力的培养
了解更多
若想了解更多关机中国民间组织在华及海外发展,请点击下方链接前往我们的微信特别总结。
若需下载“民间组织‘走出去‘“报告,请前往出版刊物&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