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I与多家单位合作举办“蓝碳倡议”
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于8月28日至9月1日在威海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和省海洋与渔业厅、威海市人民政府支持,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蓝碳倡议(CI)主办、威海市海洋渔业局和威海市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浙江大学、北京市朝阳区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协办。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蓝碳倡议”工作组联合主办,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和威海市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墨西哥、法国、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官员、学者与非政府机构代表共100多人参会。
蓝碳是指海洋的蓝色碳汇,特别是红树林、盐沼和海草,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部分埋在海洋沉积物里的碳。蓝碳对全球气候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这三大蓝碳生态系统的国家之一。山东半岛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海岸线的1/6,主要为盐沼湿地,其中盐地碱蓬分布广泛,集中在北部海岸线及南部海岸线的滨海地区,在威海举办此次会议示范作用将更明显。本次会议邀请了近二十名国际专家、四十余国内专家出席,共同探讨、实地考察盐沼对固碳的成效和运用。“蓝碳”倡议结合国际组织、政府、科研团队的各方力量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蓝碳成果将更好的服务于日益变化的全球气候。
8月28日,以“提高认识、凝聚共识、促进合作、共谋发展”为主题的2018“蓝碳倡议”国际会议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旨在增进国际社会对亚太地区蓝碳发展的了解,推动中国和其他亚太国家蓝碳相关科学研究,为全球蓝碳增汇技术发展和温室气体减排方案提供创新思路和智慧。
会上,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威海市人民政府、保护国际基金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共同发布了“威海倡议”。倡议明确,滨海湿地在支撑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呼吁进一步加强保护和修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深化健康养殖和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循环和碳汇功能方面的研究,并就未来支持蓝碳生态系统科学研究、政策制定和国际合作领域等方面达成共识。
“蓝碳倡议”是由保护国际基金会、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蓝碳合作机制之一。
非政府组织(GEI)在推进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贡献及其对蓝碳倡议的启示
王静经理以GEI为例阐述了NGO在推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的贡献。GEI成立于2004年是中国首家走出去的本土NGO,目前在中国、美国、马来西亚、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刚果、莫桑比克、乌干达、喀麦隆等全球十多个国家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定位是一家政府智库型NGO.GEI在气候变化应对方面主要贡献在于1)促进双边和多边气候变化高层对话与合作,包括非正式对话推动了2014年的《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和2015年的巴黎气候变化协议(COP21)的签订;2)开发了低碳政策量化分析工具,并在中国超过15个城市对1000多名官员进行了培训,接下来将在斯里兰卡推广;3)可再生能源推广和发展,包括在包括缅甸、斯里兰卡、中国西藏等地区的农村推广了可再生能源,于2018年6月还对缅甸自然资源部进行了能力建设培训。在缅甸的项目最终促成了原国家发改委对于缅甸关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支持与合作。总结GEI在气候变化政策方面经验可以为蓝碳提供参考借鉴的包括:1)NGO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好的蓝碳政策提供建议与实践案例参考(无论成功与失败),2)利用NGO自身灵活发挥在政府与当地社区的桥梁作用;3)可以为更好的政策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包括量化工具的研发、蓝碳的能力建设培训);4)充分发挥NGO的灵活性,推动双方/多边合作,推动蓝碳政策的发展。
“蓝碳倡议”工作组会议于8月28日~9月1日举办,与会中外专家将深入交流蓝碳科学技术、蓝碳政策、工作现状及蓝碳储量估算等热点问题,探讨渔业生态系统和海洋微生物碳泵在海洋碳汇中的重要性,分享相关国家在蓝碳研究方面的成果和实践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和区域性蓝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