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地立法——非国家主体助力CBD雄心目标”研讨会在京举办

20
Jan

“社会公益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地立法——非国家主体助力CBD雄心目标”研讨会在京举办

1月12日,由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和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的“非国家主体行动(Non-State Actor Action, NSAA)系列研讨会”在北京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举行,首届主题为“社会公益保护地与自然保护地立法—非国家主体助力CBD雄心目标”。

会议由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COP15)筹委办谈判代表刘宁副执行主任和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主持。COP15筹委办谈判代表、副执行主任刘宁在致辞中介绍了即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的筹备情况,对社会组织参与的非国家主体自主贡献目标表示欢迎,并期待社会组织在大会谈判、议题推动和组织筹备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代表主办单位在致辞中指出,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在《生物多样性公约》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2019年,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社会力量应在其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会议的上半场围绕“公益保护地进展及其立法”展开。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治委员会副主任吕忠梅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进展及问题”的主题报告。吕忠梅教授从法学研究的角度,阐释了《自然保护地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立法定位和核心制度问题的角度交流了对《自然保护地法》的思考和建议。

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的靳彤和杨方义分别汇报了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2017年成立以来的进展,截止2019年底,社会公益保护地联盟共识别出民间组织和社区参与治理的39个公益保护地,面积达7800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约0.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苏杨研究员主持,北京大学教授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创始人吕植、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陈静副研究员、中闻律师事务所的张宾峰律师,世界经济论坛朱春全博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解焱博士等,对公益保护和保护地役权在中国实施的可能性及法律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会议下半场围绕“非国家主体贡献生物多样性的承诺和行动”展开。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公约主要的谈判代表,来自生态环境部CBD COP15筹委办的徐靖博士介绍了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进展,并对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进行了分析。

随后,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的彭奎博士作了《中国非国家主体的生物多样性承诺和行动》的报告,展示了GEI及中国环境公益组织在社区保护、公众参与以及为生物多样性大会所做的准备和努力。

最后,来自企业的代表,“植物医生”品牌中心总经理刘丽君阐述了私人企业如何从商业角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

在非国家主体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环节中,多年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谈判的中国环科院李俊生研究员建议社会组织需要广泛参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并且提出在联合国的公约谈判中,社会组织作为利益攸关方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后,由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副总裁马剑主持的,来自GEI的彭奎博士、阿拉善SEE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博文、新浪微公益总监杨光、世界自然基金会黄文彬、植物医生刘丽君等作为讨论嘉宾,与各参会的专家代表分别从社会组织行动、原住民与地方社区、公众传播、商业与生物多样性等不同侧面,讨论了中国非国家主体的利益相关方如何跟踪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并采取行动。

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执行主任金嘉满在总结致辞中指出,2020年是中国生态保护重要的一年,无论是在自然保护地立法过程中,还是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进程中,社会组织和社区的“自下而上”的参与模式都是一个重大机遇。政府、学界和社会组织的协同合作显得格外重要。金嘉满主任还对未来非国家主体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资金机制提出了建议,指出“要加强研究和倡导,保证非国家主体生物多样性承诺能够实现”。

会议引起了政府、学术和社会各界代表的热烈响应。来自中科院科学战略咨询研究院、全国人大环资委、自然资源部信息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人与生物圈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来自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世界自然基金会、阿拉善SEE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公民生物多样性联盟机构,以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新浪微公益、腾讯公司政府事务部、植物医生等国内外机构的专家代表等共计4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NSAA第一次研讨会与会代表合影,2020年1月12日


GEI生物多样性保护背景

GEI从2005年开始运用协议保护机制,先后在青海、内蒙、宁夏等西部8个省区开展以社区为主体的生物多性保护,帮助几十个社区开展协议保护,使20万公顷的关键栖息地和廊道纳入保护;这些社区保护同时兼顾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目标,使数万人从保护中发展生态经济,获得收益摆脱贫困。取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2016年开始,GEI又将社区保护引入缅甸,与缅甸4个NGO合作,帮助27个农村社区保护森林并开展反盗猎巡护,成为首个在海外落地生态保护的中国本土环境机构。2018年GEI又开始了非洲的刚果、喀麦隆、加纳、利比里亚和加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社区保护研究。中国开展的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合作实践,为发展中国家积累了很多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我们愿意将这种中国方案输出到更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生物多样性的严峻挑战。

为推动全球社区和公民社会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使这种保护纳入2020后《公约》新框架,GEI发起“非国家主体的承诺行动计划”。GEI将联合中国的环境社会组织、国际环境组织及外国NGO,共同商讨全球公民社会如何对2020-2030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开展务实承诺,包括其保护目标、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助力实现CBD制定的新的雄心目标。

为此,GEI已经联合中国的公民生物多样性联盟以及在非洲、东南亚、美国等一些国际保护机构开展工作,紧跟公约大会的筹备步伐,举行一系列会议和讨论和磋商;跟踪并分享全球各利益相关方为2020年CBD大会所做的最新活动信息。在CBD COP15大会期间,GEI将引领发布非国家主体贡献的研究成果,宣示非国家主体尤其是环境组织和公民社会的行动,展示全球公民社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在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期间,GEI还将与公民生物多样性联盟伙伴合作组织“NGO与生物多样性平行论坛”以及“商业与生物多样性平行论坛”两个官方平行论坛。期待与国际国内环境公益机构及伙伴紧密合作,为实现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雄心目标而努力。

You are donating to : Global Environmental Institute Fund

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
$10 $20 $30
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s)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 (including this payment) *
Name *
Last Name *
Email *
Phone
Address
Additional Note
paypalstrip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