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携手,为海行动|项目分享交流会
2022年7月15日,由永续全球环境研究所(GEI)与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共同发起的海洋保护资助项目——“为海行动”召开了第一次项目分享会。十余家环保机构齐聚一堂,分享各自海洋保护项目的重要进展。
会议由GEI的赵文娟与SEE基金会的张晶共同主持,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仲崇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进行总结点评。根据项目方向的不同,分享会分为可持续渔业&社区发展、关键生态系统保护与关键物种保护三个板块。
可持续渔业&社区发展
板块一的项目主要关注可持续渔业、渔民生计与渔业社区发展。
来自海南智渔可持续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的夏丹女士,介绍了智渔与海南潭门渔民合作社共创的基于本土生态和文化的休闲渔业模式。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海研会)的刘乐彬女士分享了青岛海研会在江苏开展的滨海湿地生计渔业调研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
舟山蓝海公益发展中心的陈莉莉老师介绍了蓝海公益发展中心为舟山渔民创办的生态共富研习社。
关键生态系统保护
板块二中的项目关注关键生态系统保护,涵盖珊瑚礁、海藻床等重要沿海生境,保护方法既有海藻床修复、海草播种等专业手段,又有净滩、环境教育等大众参与。
图片来源:Ventura County Coast
广东海洋协会的灵芝女士介绍了珊瑚礁监测及保育公民科学家培训班,分享了课程计划和生态调查技术手册。
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的梁晓婷老师介绍了珊瑚礁生态保护新媒体科普体系的构建以及推广的相关进展。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的徐少春老师介绍了黄渤海典型渔业生境——海草床的生态修复研究和示范。
大连海洋大学的付晚涛教授分享了盐田播种海草的相关技术和滨海湿地的保护进展。
此外,惠州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的路小轩女士,介绍了蓝色海湾在惠州本地开展的海滩垃圾清理与公众科普宣传活动——为海行动,见“圾”而动。
阳江市漠阳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徐婷婷女士分享了在阳江市程村镇开展的湿地生态保护和环境教育项目。
平潭综合实验区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毛秀娟女士介绍了在平潭坛南湾建设的自然学校。
关键物种保护
板块三中的项目关注鲎、海龟、中华白海豚等重要物种的保护工作。
华侨大学的颉晓勇教授介绍了闽粤鲎关键栖息地识别与保护行动。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珉教授分享了救护海龟DNA溯源课题进展与保护政策建议。
广东省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科普基地的梁爱洲先生介绍了基地与SEE基金会、广东海洋大学和厦门大学等合作伙伴一起进行海龟救护、科学放归以及科普宣传工作。
厦门大学刘敏老师介绍了海龟关键栖息地保护以及救护海龟科学放归情况。
海南师范大学的张婷老师分享了基于海龟救助站开展的科研工作与海龟保护科普活动等。
北部湾大学的李秋慧老师分享了三娘湾白海豚保护、自然教育以及与当地中华白海豚生态旅游的合作。
项目分享环节过后,自然资源部专家仲崇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戴小杰进行总结点评。
仲崇峻主任建议加强宣传和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加强政策倡导工作,加强科普和自然教育工作。此外,可以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包括长三角流域、鸟类栖息地和迁徙通道等。戴小杰老师认为我国可持续渔业和国际上的实践仍有差距。我们应继续保持工作亮点,体现更多项目数据。
最后,SEE基金会的王静女士再次回顾了SEE与GEI合作的初衷,总结海洋保护工作的经验,强调公益保护网络的重要性和后续的建设工作,并展望了2022年10月即将在上海举行的海洋公益论坛。
图片来源自GEI和网络